由于烈士們被埋在村南頭的荒地里,為了防止家畜破壞烈士墓,2008年,唐俊花的手傷痊愈后,他在烈士墓地周圍種了一圈蓖麻。“蓖麻的果實有刺,家畜就不會靠近了。我的年齡越來越大,精力已經不足了,生怕哪天一不小心有家畜破壞了烈士墓。”唐俊花說,2009年,他又在周圍種了幾十棵楊樹。“就讓這些楊樹給烈士們做個伴兒吧。”唐俊花說。
遷墳當日,
老人花了半年的積蓄
給烈士們買祭品
2012年10月,在解放湯陰戰役65年后,山城區民政局決定將這些烈士的遺骨遷往石林烈士陵園安葬。“這些曾經為新中國建立付出了生命的烈士們該有個‘家’了。”山城區民政局的一位負責人說,把烈士的遺骨安葬到石林烈士陵園,不僅有專門的人員負責看管,還可以供后人瞻仰。
唐俊花得知這33位烈士的遺骨即將被遷走,在感到安慰的同時又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我陪伴叔叔、大爺們已經快40年了,有感情了。”唐俊花說,烈士遺骨被遷走的前幾天,他每天都要到烈士墓前坐上幾個小時,陪烈士們說說話。“走吧,以后,你們就有新家了。”
今年10月19日遷墳的當天,天空下著小雨,唐俊花挎著一籃子祭品早早便來到了烈士的墳墓前。“今天,你們就要走了,以后再想看你們就不容易了,我給你們買了200塊錢的祭品燒給你們,你們安心地走吧。”唐俊花一邊焚燒祭品一邊流著眼淚。
隨后,山城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隆重的遷墳儀式,挖出33具烈士遺骸。
在遷墳的過程中,唐俊花哭得都幾近虛脫,在別人的攙扶下才勉強站立著。“俺姑父是個仔細人,平時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兒花。俺姑父和俺姑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全靠種地。這次他一下買了200塊錢的祭品,看得出,俺姑父對這些烈士的感情很深。”唐衛清說,200塊錢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不算啥,但對唐俊花來說,這可是他半年的積蓄。
“大爺,一下子花了200塊錢,你心疼嗎?”面對記者的詢問,唐俊花擺了擺手:“不心疼!不心疼!烈士為了新中國把命都丟了,我花200塊錢買點兒祭品算啥!”唐俊花說。
采訪臨近結束時,唐俊花拉著記者的手說:“烈士遷到了石林烈士陵園,進去一次還得要手續。俺這一輩子沒求過人,這次就想求政府給我搞一張特別通行證,以后逢年過節我還想去看看烈士們!”【原標題:唐俊花為烈士守墓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