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兒是河南民間的習俗之一,用來檢驗小孩天賦和卜測未來前途(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抓周儀式多是在過周歲生日時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繡線、花樣子(刺繡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
物品皆有寓意,如印章,謂之長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文具,則謂之長大以后好學,能三元及第;算盤,則謂之長大善于理財,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于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兒,善于‘及時行樂’”?傊L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愿一番而已。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是如何帶小孩、如何啟蒙教育的。因此,雖然有些家長并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