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始祖尋根與姓氏尋
2013/9/25 11:50: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華民族都自謂是炎黃子孫, 共同的文化心理使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不忘自己的始祖, 并具有強烈的探尋祖根的愿望。現在,學術文化界一般認為中華民族有九大始祖, 即伏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少昊、堯、舜、禹。這九大始祖都出自河南, 后世姓氏根源于九大始祖的, 當然也可以視為其姓氏之根在河南。
據古代傳說, 伏羲居于陳地, 死后葬于陳地, 今河南淮陽有太昊陵, 即伏羲墓。
炎帝、黃帝本是同父母兄弟, 即少典(娶有蟲喬氏)之子, 生于華陽(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西有山即所謂具茨山, 這里在當代被確認為炎黃故里, 經過整修,成為中華兒女的祭祖圣地, 也成為當地著名的旅游景點。新鄭市附近的新密市也有一處軒轅黃帝宮, 是祭拜黃帝的另一處圣地。
顓頊高陽氏是黃帝的孫子, 他生于若水, 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陽)。1987 年, 濮陽出土了用蚌殼砌塑的龍形圖案, 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考古專家認為這就是顓頊的墓葬。帝嚳高辛氏相傳是黃帝的曾孫, 居于西亳(今河南偃師)。少昊是黃帝的兒子, 己姓, 他在河南的遺跡尚待查考。
堯和舜見于史籍記載的事跡多在山西、山東、河北一帶, 但他們也都是黃帝的后裔, 在河南境內也有活動。堯的遺跡與河南有關系的是其子丹朱被封于丹水, 即今河南內鄉、淅川境內的丹江。禹建立的最早的國家即在河南, 即今河南的禹州。相傳大禹治水疏通黃河時曾劈開三門山導水東流, 其地即今河南三門峽。河南開封市內有禹王臺,鄭州的黃河游覽區有大禹的塑像, 都標志著禹在河南的功績及河南民眾對禹的懷念。
從宗族傳繼的關系來考察, 九大始祖屬于三個血緣系統。伏羲和女媧兄妹是一個血緣系統, 原為風姓, 后世有些姓氏源于伏羲的(如程姓等) , 都是風姓的系統。禹是鯀之子, 鯀是舜之臣(被封為崇伯) , 禹之子啟建立夏朝, 從鯀到禹到啟自為一個血緣系統,后世有些姓氏源于禹的(如夏姓、禹姓等) 都屬于禹的后裔。其余六大始祖為一個血緣系統。炎帝和黃帝是親兄弟, 顓頊、帝嚳、少昊、堯、舜都是黃帝的后代。后世姓氏中只有謝姓、姜姓等較少的一些姓氏根源于炎帝, 而后世漢民族中數量眾多的姓氏皆為黃帝的后裔。
據《史記》、《國語》等史籍記載, 黃帝25子, 得姓的有14人,除去其中重復的2姓, 實有12 姓, 周朝始祖姬姓即在這12姓之中,后世姓氏源于這12姓的, 或源于周朝的姬姓宗室被封的諸侯國者, 也都是黃帝的后裔。黃帝妻嫘祖所生的兩個兒子, 一名玄囂, 一名昌意。玄囂的孫子即為帝嚳, 帝嚳的兒子放勛即是帝堯。昌意之子即顓頊, 顓頊傳數代為重華即是帝舜。關于少昊, 有一種說法說他是黃帝的兒子,名摯, 字青陽, 己姓(也有一說他是東夷部落首領, 非黃帝血統),即少昊金天氏。因此, 后世的許多姓氏分別根源于顓頊(如李姓、趙姓等) , 根源于堯和帝嚳(如劉姓等) , 根源于舜(如陳姓、胡姓等) , 根源于少昊(如金姓、尹姓等) , 這些也都是黃帝的后裔。對中華人文始祖進行尋根究底的考察, 有益于解決姓氏尋根方面的許多疑難問題。如張氏的祖根是黃帝的孫子張揮, 但張揮的身世卻有不同的說法。《元和姓纂》、《世本》記云“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云“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 都說揮是青陽氏的兒子。但古籍中一說黃帝子玄囂為青陽氏, 一說少昊字青陽, 那么, 揮的父親究竟是玄囂還是少昊呢?經過多方論證, 大家一致認為張揮是玄囂的兒子, 張姓起源于古青河(后世稱清河或清水河) 上游, 即今河南濮陽一帶。專家學者研究的成果得到社會的公認, 濮陽市政府修復了張揮墓等遺跡, 并成立了濮陽市張氏文化研究會。1998年11月, 世界張氏宗親會會長親往濮陽張氏祖地拜謁了張氏始祖張揮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