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中國最古怪姓氏的趣聞與尷尬

2013/9/26 15:04:21 點擊數: 【字體:


    中國人的姓氏,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演化,從原先一種單純的民族遺傳標志,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躍起來。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還隱藏著某些有趣的傳說,當然,有時帶來一些尷尬也是在所難免的。

  在我國,大多數姓氏都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東西南北中”;有帶數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類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也有類動物的,比如“狼、雞、猴、狗、蛇……”,甚至還有含“貶義”的,比如“妾、罵、邪、嫖”等。更有甚者,經過某些姓氏愛好者的“評選”,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難、黑、老、毒”!這五大怪性乍聽起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不過這也構成了姓氏文化中一種比較有趣的現象。如果細考起來,這些古怪姓氏還大有來歷呢!

  死:據說這是中國倒數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不過自古以來,都非常避諱此一“死”字,誰愿張嘴閉嘴“死來死去”的?可是,若已以此為姓,也就沒辦法了,無非令人產生不吉利的印象。

  難:據說這是中國倒數第一小姓。這個 “難”,讀去聲,據說“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一度改稱“難江”。幾經輾轉,難姓鮮卑族才涉足朝鮮半島。現中國境內的“難”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都姓“難”。這很容易讓外界聯想到災難、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們卻照樣活得逍遙自在。

  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字往往給人不祥的預感。而這個字作為姓氏,卻讀作“賀”,只是落到紙上時,較為尷尬。

  老:關于老姓的來源,有兩種不同說法。一說是老姓是由“薩克達”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薩克達”的滿語就有“蒼老”的意思。一說是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現在該市南海區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從一降生,就要被稱為“老X”,即使不太情愿也得這么稱呼,“老”字還要跟你一輩子。比如“老同志”、“老小姐”、 “老姑娘”。有位名叫“老艷”的女士就深有感觸。

  這個姓給她帶來了不少尷尬。以前在單位上班,大家見面都好稱呼,唯獨她不好稱呼。老小姐?不好聽。老姑娘?也不好聽。干脆叫小老吧,聽著總覺得別扭。后來,她在漢口順道街做起了生意,當上了經理。“老經理”的稱呼又來了。剛開始,她覺得自己的姓很特別,名字很好記,就印了大量的名片發給客戶。還別說,這個奇怪的名字確實給她帶來了不少回頭客。可漸漸地麻煩就來了,不少人慕名打來電話,總不好開口。“沒見過我的人,總以為我很老,害得我經常在電話里給人家解釋。”后來,老艷決定將名片上的姓改成母親的姓,叫夏艷。這才算消除了尷尬。

  毒:這個姓氏據說來源于一個唐朝的故事。唐代有個宰相,名叫竇懷正,雖然權傾朝野,但這位竇丞相還預謀奪取江山,推翻李姓皇上,結果被皇上發現,叛亂沒有成功。后來,氣憤難平的皇上為了表示對竇丞相的懲罰,就據“竇”諧音,“賜”其及后代姓“毒”!這個姓,叫起來、聽起來都非常嚇人。誰愿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呢?哪怕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熱腸,也讓陌生人滋生幾分畏懼。據說,臺灣嘉義縣太保市過溝里就有一戶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譯官。幾代單傳后,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大陸個別省分也有此姓分布。

  上述這些姓氏都是自古有之,有“據”可考。還有些姓氏是“半路出家”,來歷傳奇。

  比如有人姓“門”。關于門姓的起源,也有幾種傳說。一種傳說,這個姓是分拆后得來的,以前姓閆,后來兄弟兩個分家時,將閆字一分為二,一家姓門,一家姓三。還有一種傳說,門家祖先以前姓藺,后來因為祖上有人得罪了皇帝,“藺”這個姓氏被皇帝“去頭挖心”,剩下的就是個“門”字。當然,這些說法都難以證實。

  有人姓“宓(音‘mì’)”。這個姓氏的人都是從江浙一帶遷入的。據文史資料記載,宓姓出自上古的伏羲氏,在古代,宓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叫宓姓。伏羲,古代的時候作宓羲。有很長一段時間,有位叫“宓曉君”(化名)的小學老師,都要向學生如此這般糾正說:“我姓宓(蜜),不姓必”。其實最初念錯音的不僅僅是學生,許多同事和熟人也常常叫她“必老師”或“小必”,因為這個姓氏實在太少見了、太容易讀錯了。但她現在不再糾正這一錯誤了——“總比被人叫作‘小蜜’好吧?”原來,生活中,不少人叫對了她的姓,聽起來卻像叫“小蜜”一樣,反倒感覺不舒服。

  有人姓“丑”。傳說大約在北宋年間,浙江杭州一個姓蘇的富家小姐喜歡上了一個姓黃的窮秀才,遭到了家庭的極力反對。為尋求自己的幸福,兩人私奔了,逃到湖南安家。雙方家庭認為二人有損門風,便不讓他們的后代姓本姓。自古有“黃丑不分家”一說,于是黃秀才和蘇小姐給后人改姓丑。不過,也有資料證實,丑姓由發源于春秋時期的鈕姓演變而來。這個姓氏也有人鬧過笑話。有個名叫“丑艷純”(化名)的女生,從商業學院畢業上班,需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她這個獨特的姓氏讓人很容易記住她,但也會帶來尷尬。有一次,丑艷純會見一個客戶。客戶問她貴姓,她說姓丑。客戶有些生氣地說:“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場合,請不要開玩笑!”丑艷純哭笑不得,經過再三解釋客戶才消除誤會。

  有人姓“藕”。據說藕家本不姓藕,他們的一個祖先曾經在朝廷為官,后來因為得罪了皇帝,孤身逃走。在躲避追殺途中,這位先祖躲在一個池塘中,靠蓮藕荷葉隱蔽自己。當時追兵迫近,他便心中暗自祈禱:“如果能夠躲過這一劫,我就改姓“藕”!結果追兵真的沒有發現他,從此姓氏譜中便多了一支獨特的“藕”姓。

  據說還有因“吃”而改姓的。陜西邠州永樂鄉有個叱家村,村人多復姓“叱干”,這緣于一段歷史故事。

  據說戰國末年,秦國少年宰相甘羅,遭朝中奸臣呂不韋陷害,身死家抄,全族遇難,唯有甘府一同姓老頭逃脫。一日,這老頭跑到一處荒郊野外,天色過午,他腹中饑餓難當,卻又不敢四處尋吃的。一會兒,只覺頭昏眼花,栽倒路旁。不知啥時候秦朝追他的一伙士兵來到跟前,把他推醒,問他姓啥。這時老頭餓得連話也說不出,只是用手指著口,一付想吃的樣子。追兵以為老頭不姓甘,指著口,那意思是說姓“吃”就放過了他,老頭兒后來流落到邠州永樂叱家村,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大家人。想當初,多虧一個“吃”字救了命,老頭兒不忘舊恩,便將“甘”姓與“吃”姓結合起來,讓后代都姓復姓“吃甘”,后來這“吃甘”就慢慢演變成今天的“叱干”了。

  有人改姓是為了避難,但也有人改姓卻是為了紀“榮”。據說管仲后人就有姓“拜”的。

  那是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小白)和公子糾爭奪齊國王位。管仲當時輔佐公子糾,但最后登上王位的是小白。齊桓公即位后,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齊國由此變成當時最為強盛的國家。管仲的一些后裔為了紀念祖上的這段榮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為自己的姓。拜姓的后人現主要分布于江蘇等地。

  中國的姓氏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一脈,果真是源遠流長,浩瀚多姿;而稀奇古怪的姓氏及趣聞又為其增光添彩,耐人尋味。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網 2007-11-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