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于姓源于河南旺于山東 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2014/3/31 9:14:51 點擊數: 【字體:

于姓源于河南旺于山東 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山東萊陽于氏族譜序文資料圖片

   秦漢以前,于姓的繁衍主要在河南境內,秦漢時期,才開始向周邊播遷。

    如今,山東、東北三省于姓人口最多,而在河南省內,于姓人口較為集中的是開封通許。于姓的起源地沁陽如今于姓族人已經很少了。

    遷徙路線

    于姓先在河南,秦漢時開始外遷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遷,是在今焦作沁陽北部一帶,這里是古邘國所在地,也是于姓的發祥地。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于氏文化研究會主要負責人于敏欣說,邘國滅亡后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于姓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內,播遷也以河南境內為主。

    秦漢時期,于姓人開始向周邊播遷,往北遷的去了山西、河北,往東遷的到了安徽、山東,往西遷的則去了陜西、甘肅。在此期間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區為繁衍播遷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東海、河內。其中,東遷進入山東的于姓最為興旺。

    但于姓真正走向全國,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軍閥長期紛爭割據,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很多于姓族人跟隨著逃難大軍,南遷到東南廣大地區。

    著名的“五胡亂華”促進了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也讓中原地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為躲避戰亂,處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輾轉于四川、湖南。因此,南方一些地區目前也有于姓后人聚居地。

    人口分布

    清代開始,山東的于姓人最多

    當代,于姓人以山東省最多,約占于姓人口的25%。于敏欣介紹,其原因除了秦漢時期于姓人東遷外,還與明代山西人口大舉外遷也有關系。

    元末,農民起義軍四起,社會動蕩不安,多省人口銳減,山西位置優越,所受影響不大,人丁繁盛。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遷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別遷到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江蘇等地。清代,除了河南、河北,山東的于姓人就尤其多了。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并擄走徽、欽二宗,有于姓人隨之遷往黑龍江。

    于姓的子孫,幾千年中一直活躍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古時外族改為于姓的情況也有不少,比如鮮卑族人恢復于姓,漢朝匈奴人的于氏,北魏西域于闐國人的于氏,清朝滿洲八旗姓尼瑪哈氏部落等。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也逐漸同化成漢族。

    明朝以后,于姓發展穩定,尤其在山東和東北繁衍最盛,最終成為今天典型的北方姓氏。

    于氏后人

    通許六營于氏,人丁興旺

    于姓是個典型的北方姓氏。居住在祖根地河南的于姓族人,分布在沁陽、濟源、通許、尉氏、杞縣、西峽、方城等27個市、縣,通許縣較多。而于姓發祥地沁陽,于姓族人已經不多。

   在通許縣的檔案館內,有一冊《于氏族譜》,上面記載,六營于氏的始祖是從隴西(今甘肅東部)幾番輾轉之后遷過來的。明、清以來,六營于氏人丁比較興旺,但不斷向全國各地播遷。

    于敏欣介紹,比如北京于家胡同、扶溝縣于莊、山東東明縣于莊、河北于家村等,這些村莊的于姓最早都是從通許縣六營村遷去的。

    于姓名人

   于成龍:天下廉吏第一

    于氏家訓以清代于成龍的《治家規范》最為著名,主張把“孝”道當作行為的根本,進而提出了“居家勤儉,不可奢靡,待人宜謙,不可驕傲”、“立身貴高,不可同流合污”、“心存正直,天知神敬;心存欺詐,鬼禍災生”等處世之道。

    于姓多志士能臣,以于謙和于成龍最為有名。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史書記載,他生活的時代朝政腐敗,宦官王振以權謀私,巡撫于謙每次進京,總不帶任何禮品。同僚勸他時,他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于是,“兩袖清風”的成語便廣為流傳。

    清代名臣于成龍政績卓著,廉潔刻苦,深得百姓愛戴,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滴趿,于成龍升任合州知州,卻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商報(2014-03-2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