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以后,韓國子孫為了避禍,紛紛改姓,其中一部分改為韓姓。那么現在的韓姓都是韓國公族之后嗎?
“死灰復燃”的韓安國
韓姓的來源非常復雜。第一,韓姓是黃帝的后裔。黃帝和嫘祖的第二個兒子昌意犯了錯誤,被黃帝貶到弱水之畔。昌意的兒子叫韓流,韓流的兒子又是誰呢?是五帝之一的顓頊。這說明上古時就有韓姓了。第二,出自姬姓。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亂后,把周武王最小的兒子封在韓,稱韓侯,后來成為諸侯國韓國。韓國被晉國所滅后,韓侯的子孫便以韓為姓。第三,出自曲沃桓叔之后。晉國末年,曲沃桓叔的后人韓景侯韓虔參與了三家分晉,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歷史上秦滅六國始于公元前230年,第一個滅掉的就是韓國。后來秦始皇把韓國公氏諸侯之子安頓在潁川郡,即今天的河南禹州市。潁川韓氏是韓姓最重要的一支,是諸侯后裔,歷歷可考。
韓姓人最初活躍在山西、陜西一帶,到了周初,已經進入到河南、河北。魏晉南北朝時,韓姓在河南地區迅速發展,后來因為戰亂開始南遷,F今,韓姓人口在全國姓氏當中排行第26位,有760萬人,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遼寧三個省。
“伯俞泣杖”是一個漢代的故事,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建本》。故事說韓伯俞生性孝順,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親歡心。只是母親對他十分嚴厲,雖然非常疼愛他,偶爾也會因他做錯事而發火,用手杖打他。每當這時,他就會低頭躬身等著挨打,不加分辯也不哭。一直等母親打完了,氣也漸漸消了,他才和顏悅色地低聲向母親謝罪,母親也就轉怒為喜了。
后來母親又因故生氣,舉杖打他,但是由于年高體弱,打在身上一點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來,母親感到十分奇怪,問他:“以前打你時,你總是不言聲,也未曾哭泣,F在怎么這樣難受,難道是因為我打得太疼嗎?”伯愈忙說:“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時,雖然覺得很疼,但是因為知道您身體健康,我心中慶幸以后母親疼愛我的日子還很長,可以常承歡膝下。今天母親打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疼,足見母親已筋力衰邁,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韓母聽了將手杖扔在地上,長嘆一聲。
“死灰復燃“的典故出自《史記·韓長孺列傳》。韓安國原在漢景帝之弟梁孝王劉武手下當差,很得梁孝王信任。一次,漢景帝因為一件小事誤會了梁孝王,韓安國不顧安危,去為梁孝王說話,使失和的兄弟重歸于好。后來韓安國恃寵而驕犯了法,被判了罪并流放到蒙地(今安徽的一處地方)。梁孝王想方設法還是未能使他獲釋。 獄吏田甲以為韓安國失勢,常常借故凌辱他。安國怒道:“你把我看成熄了火頭的灰燼。難道死灰就不會復燃?”田甲嘿嘿一笑說道:“倘若死灰復燃,我就撒尿澆滅它!”韓安國氣得說不出話來。不久,韓安國入獄的事引起太后關注,親自下詔要梁孝王起用安國。 韓安國被釋放,做了梁孝王的“內史”。獄吏田甲怕他報復,連夜逃走。韓安國聽說獄吏逃亡,故意揚言說,田甲如不趕快回來,就宰了他一家老小。田甲只好回來向韓安國請罪。韓安國諷刺道:“現在死灰復燃,你可以撤尿了。” 田甲嚇得連連磕頭求饒。韓安國說: “起來吧,像你這樣的人,才不值得我報復。”田甲大感意外,更加覺得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