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得姓受氏”,與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經(jīng)濟狀況等條件有密切關系,而河南在這些方面則獨具優(yōu)勢。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yōu)越,適宜于農(nóng)、林、牧、副業(yè)發(fā)展,古代的手工業(yè)發(fā)達,又是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因此,人口密集,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長期是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自夏朝建立至民國年間,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為古都最多的地區(qū)。在國務院確定的中國七大古都中,河南就占有3個,即洛陽、開封、安陽。河南歷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頻繁,正是河南成為中華姓氏主要發(fā)源地的先決條件,因為:
1.歷史悠久,產(chǎn)生的姓氏必多。中華姓氏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稱河南“是整個中國歷史的縮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國古文化博物館”。從這種意義上說,河南的歷史包含著中華姓氏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的全過程。正是由于河南歷史與中華姓氏史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所以才孕育出了眾多的姓氏。
2.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眾。具體地說,人口密集,職業(yè)部類必繁,居住地必廣,因而以各種技藝為姓氏的、以居住地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周公旦于西周初平定武庚與“三監(jiān)”叛亂后,分給衛(wèi)國和魯國作為種族奴隸的“殷民十三族”,大部分屬于以技為氏,是在殷商都城一帶形成的,均出自河南。在河南境以地為氏者,有出自鄭國的西門氏與東里氏、出自衛(wèi)國的北宮氏等。
3.建都頻繁,得姓的機會必廣。首先,建都多標志著歷史上出現(xiàn)的國家多,因而以國為氏者就多。其次,國都是國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云集之所,是一國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因而應時因勢興起的新姓氏就特別多,諸如國王賜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謚的王公大臣的后代以官為氏、以爵為氏、以謚為氏、以字為氏,等等。在源于河南的姓氏中,與都城有關者相當多,真可謂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