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陳姓與大陸源流
2014/7/18 16:52: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陳姓,是臺灣的第—大姓。在臺灣,向有“陳林半天下”之說。這雖有夸張,但無不說出陳姓在臺歷史之久,人數之多,遠非他姓所能比及這一事實。
《元和姓纂》載,中國的陳姓,最早出自媯性,本人舜的后代。
《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云:“陳氏,初封虞城,后封于陳,今陳州治,宛丘縣是也。本太昊伏羲氏之墟,周武王克商,力求舜后,以備三恪,得胡公滿,封之陳以壽舜祀,于孫以國為氏。”
實際上,陳,原本不是作為一姓氏出現的,最早它只是一個地方的稱名。即《通志》所說的“太昊伏羲氏之虞”(畫八卦之所)。周武王時,將它封于舜的嫡裔媯滿,并將女兒太姬嫁于媯滿,稱胡公!稄V韻》稱:“舜后胡公媯滿之后,公子完奔齊,為陳氏。”胡公之后,傳到十世孫媯完,因故奔齊,才以國為氏,開始將原作為封地之名的陳,改為陳姓。從此,在中華大地的百家姓氏中有了陳這個中國姓。
至于陳地原址所指,據《通志》載;“陳州治,宛丘縣是也。”即大致相當于今河南開封以東至安徽毫縣以北一帶,都城宛丘,為今河南淮陽縣。這是當時胡公所擁有的陳地范圍,也是中華陳姓漢族的最早發源地。
隨著世襲的代代延續,陳姓逐漸成為中國一大姓。當然,追溯到陳姓的祖先,不應只限于胡公滿這一支系。陳姓也和其他中國大姓—樣,是由多種支姓沿襲而成的。
《通志·氏族略》云:“湣公二十四年,楚惠王使子西之子公孫朝伐陳而滅之,子孫以國為氏。又廣陵之陳(今江蘇鎮江東北),實劉氏,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嗣。”
《魏書·官氏志》云:“侯莫陳之后,亦改為陳氏。又曰:白水貴隋初改為陳氏,是為萬年之陳。“
可見,中國的陳姓至少有四系來源,即一為舜帝之后裔;二為劉矯之后裔;三為白永貴之后裔;四為突厥族侯莫陳氏之后裔。四系的繁衍復生,使其陳姓遍及中華。
考據陳姓,不能不提到媯完奔齊之事。媯完,為舜之嫡裔媯滿十世孫。司馬遷《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宣公二十一年,(宣公)殺其太子御寇。御寇與完相愛,恐禍及己,完故奔齊。”媯完奔齊之后,以國為氏,開創了陳姓。他首稱陳完。應當說,他是中國的陳姓第一人。
陳完,字敬仲。他在齊國日漸興盛,遂又改陳姓為田。至此,在陳姓中又分出一個田姓的支系。“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后為何改陳為田,史說紛壇。有說他“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有說足“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田為氏。”還有說“敬仲既奔齊,不欲移本國故號,故改陳字為田氏。”縱然原因不同.但在三千多年之前,陳田本一家,田由陳來,這當是不可置疑的。后來,大凡田姓追溯其祖氏,往往把陳姓作為祖氏之一,則蓋出于此緣之故。
自從陳完在齊國開創陳姓以后,使得胡公滿這一本系繁衍漸盛。先后經齊威王、齊宣王、齊湣王歷代,而盛名天下,只是到胡公滿第二十五世孫田健之時(公元前221年),傳之不順,為秦始皇所滅。但并末因此而滅族。田健.即齊王健,在世四十四年。所生三子,除田昇繼續姓陳外,田桓改姓王.田軫做了楚國丞相,被封為潁川候,后又遷往河南潁川,改姓為陳。這就是被后來公認的陳姓中國人的同祖先人。
數千年的繁衍,使得陳姓人氏遍及全華夏。其中,以潁川、汝南(今河南),下邳、廣陵(今江蘇),東海(今山東東南部與江蘇交界處)諸地.最為族大支繁。
《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陳姓由發源地河南遷渡過江,移居南方,約在公元三一八年至三二一年間。先由西晉太尉陳伯昣渡江南遷,移住曲阿(今江蘇丹陽縣)新豐湖,其后,又由其孫陳世達做了長城(今浙江長興縣)地方官,遷居浙江。陳世達之后代陳霸先,還在江南建立陳朝,而顯赫—時。從此,陳姓的支系世族繁衍相傳,遍布長江至粵江廣大地域。
到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時,陳政父子奉勅出鎮福建的泉州和廣東的潮州,把家搬去,定居于閩粵,成為這兩地的陳姓開基祖氏。
五代十國時,中原動亂不安。留居河南的陳氏,紛紛隨王潮入閩,使福建的陳姓陣容大增。到宋時的靖康之亂,逃離中原,移居福建避難的陳氏則更多。就這樣,一批接著—批,連綿不斷,使福建的陳姓人煙阜盛,日漸變得族大支繁。
福建與臺灣只一水之隔,隨著陳氏屢屢入閩常住,自閩移民臺灣的陳氏也開始出現。第—個移居臺灣的陳氏,是隨延平郡王收復臺灣的陳澤。直至今天,在臺南還有他的后裔繁衍。
自從陳澤開創陳氏移居臺灣的先導之后,移臺的陳氏日眾。從永歷十年至三十五年的二十五年間,先后有陳元、陳水地、陳水榔、陳忠欽等近二十人到臺。他們或隨軍前來,或墾荒求生,都為以后的子孫在臺生活立下了百年基業。
所以,說到臺灣人的陳氏祖先,當在福建。由于陳氏在福建是一盛族,遂后才有陳氏在臺的繁衍。明代王世貞為《陳氏族譜》作序稱,閩之陳氏,白宋代始,已成最有名望之盛族。臺灣的陳姓,主要來白福建,自然也是擁有得意家世之一族。
陳姓人氏,不僅地域廣,歷史久,且不乏有能士輩出。南面而王,稱孤道寡者,有陳元之后的田和,曾被列為諸侯,其子田平吞并齊國,史稱田齊。出將入相,為國重鎮者,有春秋時齊之陳乞,漢時陳平(陽武人,今河南原陽東南)。文章傳世,繪事揚名者,有唐代詩人陳陶(劍南人,今福建南平);宋代詩人陳亮,明代畫家陳道復。忠義凜然,肝膽照人者,有戰國時齊人陳仲。他出身貴族,因恥食不食之祿.避兄離母,逃居于陳,“身織屢”(親自打草鞋),“妻辟纑”(妻紡織),以維持生活,為人“上不臣與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鄭成功之謀士陳永華,原籍福建同安,隨鄭至臺.在臺建立屯田制,提倡種蔗制糖,設置學校,成為一代名人。
以上,均見出歷代陳姓子弟的卓越之才,無愧為中國一大族之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