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康熙御賜姓電腦卻認不到 女子被迫改姓"暖"

2014/10/10 17:56:59 點擊數: 【字體:

  前幾天,內江市威遠縣新場鎮萬祥村7組的 (huǎn 音同“緩”)中琴在趕集時,突然對本村的劉益容說:“你等我一下,我要到派出所去改姓。”

  這讓劉益容很是納悶,中國歷來視姓為根本,把姓當作對祖宗的繼承和延續,為什么要改姓呢?原來 中琴的“ ”字屬于罕見字,是日字下面一個爰字。她要改姓是因為電腦里不易打出這個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根據族譜統計,從仁壽遷徙到威遠的 姓已繁衍到14代,有上千人,他們均在經受著這個罕見姓氏的困擾。警方呼吁,相關部門應盡早在電腦里安裝生僻字系統,這樣才能徹底解決罕見姓氏居民的煩惱。

  姓氏煩惱為領養老保險金改姓

  中琴說,她是個家庭主婦,幾乎從未出過遠門,加上以前的各種證件、手續都是用手寫,罕見姓氏也不受影響,所以以前沒有因為姓氏遇到不便或麻煩。可是現在她年滿60歲,要領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金,必須要用身份證,要把名字錄入系統才能打印銀行卡領取保險金。而相關部門的電腦打不出這個字,有人建議她改姓。

  “這讓我很為難,不改吧,養老金關系到以后的生活,改吧,又感覺把祖宗背叛了。而且,姓了這么幾十年,一下要改姓,心里不是個滋味,甚至覺得很別扭不習慣。” 中琴說,為了能順利領到養老保險金,無奈之下,她選擇將“ ”姓改成“歡”姓。“唉,還說科技發達,現代社會什么都進步了,沒想到電腦連個生僻字都打不出來。”

  多人改姓姓歡姓翻還有復姓

  萬祥村2組的 厚梗,在換發第二代身份證的時候也遇到了困難,當時也有人建議他改姓,但他堅決不改。他說:“哪朝哪代各個姓氏都不會輕易改,改了姓就是忘了祖宗,就是背叛、出賣自己的祖宗。”

  后來,派出所的戶籍警官好不容易通過電腦打出了“ ”,為他辦理了二代身份證。可問題接踵而至,身份證雖辦了,但到哪里去辦事都不通用。在銀行去存錢,大多電腦打不出來,錢存不了,他只好將錢存到愛人名下。

  因為辦駕照、乘飛機、升學和辦任何手續都受到限制和不便, 氏家族好多人都只得改了姓,有的改成了“歡”、有的改成了“翻”、“番”。威遠縣新場鎮麻柳村的 意群把“ ”改成了“暖”,成了暖意群,不僅字形變了,讀音也變了。威遠縣觀英灘鎮牛王村的 勇,則把身份證打成了日爰勇,單姓成了復姓。

  此外,記者還在部分“ ”姓村民的戶口簿上看到,凡有“ ”姓的都只打了名字,姓則是用一個問號代替的。

  各方說法難打生僻字更難通用

  新場鎮派出所的戶籍警廖倩說, 姓辦理戶籍手續一事,讓他們也很頭痛。“不說這個字不容易打出來,就是打出來辦理了身份證,換到其他地方使用也挺麻煩的。因為其他很多地方的電腦或工作人員打不出這個字,無法辦理相關手續和證件。”

  新場鎮信用社主任李開祥說,電腦里打不出“ ”字令他們的工作人員也很無奈。“雖然存錢辦手續我們也可以用手寫,可是現在上級聯社和一些銀行不認,必須要電腦打印,怕手寫作假騙錢,不允許手寫。”李開祥說,他們曾向上級單位反映過,可是目前還沒有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因此工作人員只好請“ ”氏居民用他們家里其他人的名字存錢。

  據新場鎮勞保所工作人員夏青介紹,由于電腦里打不出“ ”姓,因此無法交到威遠縣社保局,也就辦不了相關手續。“就算我們好不容易找到這個字,辦了相關手續,他們拿到銀行或郵局、信用社也取不到錢,別無他法,只好勸他們把姓改了。”

  而新場鎮群工辦的主任郭祥萬說,因為這個罕見姓氏,常有“ ”姓村民要求解決這一難題。他說,目前來說,光靠個別部門是沒法徹底解決的,還得請制造、生產軟件的專家把“ ”字和其他生僻字都編入電腦字庫,進行統一升級、更新換代,類似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難舍幾十年罕見姓:康熙御賜的

  威遠縣觀英灘鎮牛王村87歲的 童富說,根據祖輩傳說,“ ”姓最初是姓“暖”,因為“暖”與“卵”同音,與“懶”諧音,暖(卵)大哥、暖(懶)大嫂、暖(卵)先生、暖(懶)大娘,聽起來不舒服。

  相傳,康熙皇帝到四川仁壽微服私訪,“暖”姓家族的族長就請康熙皇帝把這個姓改一下。皇帝隨口說,這好辦,把左邊的日字旁移到上面去,姓“ ”,既能保留字的筆畫、部首,也能擺脫(卵、懶)這些不好聽的音韻,寫起來也容易,記起來也清楚。問他為什么要讀huǎn?康熙皇帝說,太陽在旁邊曬叫“暖”,在頭上曬還不“歡”嗎?從此,仁壽這一帶姓“暖”的就改為了姓“ ”,即便后來遷徙到威遠,仍在沿用這一罕見姓氏。

  據了解,康熙年間編纂字典時,便把這個“ ”姓編入了《康熙字典》。為了傳承這一姓氏,“ ”家還特別保留了一套古老版本的《康熙字典》,但具體出版年限不明。而在2007年版的《康熙字典》上,記者看到了這個“ ”字,釋義明確了“ ”為姓氏。

  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后來的新版本《康熙字典》和《新華字典》,不知何故,沒再編入這個“ ”字,通過媒體反映和“ ”姓家族訴求,2013版的《新華字典》又重新編入了這個“ ”字。

  警/方/呼/吁

  各單位部門應安裝生僻字系統

  厚梗說,根據族譜統計,從仁壽遷徙到威遠來的“ ”姓已繁衍到14代,有上千人,他們都在經受著姓氏的困擾,希望能早日得到解決。

  10月9日,記者聯系了內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相關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類似“ ”氏家族的困擾,在不少生僻字姓氏居民中時有發生。目前,隨著科技的進步,內江市公安局戶籍系統基本都能打出生僻字,罕見姓氏居民如今面臨的問題,更多來源于其他單位和部門。

  因此,他呼吁銀行、機場等相關單位部門也及時安裝生僻字系統,以便讀取和使用罕見姓氏居民證件。

  唐兆權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王瑤攝影報道

  延/伸/閱/讀

  盤點我國罕見姓氏有人姓“第五”!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陜西,有村民要給新出生的孩子恢復“耶律”這個復姓,全村1100多名耶姓村民堅信自己就是契丹族的后人。“耶律”二字成為一種追溯和情感寄托,懷著對民族歷史真相探索的渴望。

  其實在我國現存的復姓有81個,在陜西除了“耶律”之外,“第五”、“叱干”等罕見姓氏也確實存在。記者盤點了部分罕見姓氏,你知道多少?

  1、“羋”(mǐ)由孫儷主演,講述秦昭王母親羋八子的傳奇一生,號稱要超越《甄嬛傳》的《羋月傳》,如今正熱熱鬧鬧地開拍。“羋”字始見于《史記·楚世家》。它也是楚國祖先的姓,源于黃帝,黃帝第八世孫季連的后代始姓“羋”。據了解,其實在人們熟悉的“百家姓”之外,還約有 4000 個不常見的姓氏和20000個左右極為少見的姓氏。

  2、爨(cuàn)爨姓,中國姓氏之一。爨,讀音作cuàn,古音讀作chuàn。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時期官吏爨官,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爨官,為西周時期在宮廷內為王室成員制膳之士中的灶官,就是俗稱的火頭倌,專職掌管炊火。“爨”,就是今天稱作的“灶”。

  3、緱(gōu)春秋時被封為緱候,漢書中記載是匈奴王。現在在陜西省富平縣美原鎮利惠村全村都姓緱。在河南省偃師市有個緱氏鎮(唐僧故鄉)。

  4、撖(hàn)《姓苑》云:今河內有之。典籍《廣韻》記載:“撖,姓也。”今在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城鎮撖姓后人有四百余人。在河南寶豐也有百余人。在新疆、內蒙、寧夏等地也有。

  5、叱干叱干,鮮卑古姓,今陜西彬縣永樂鄉有叱干姓。現今除叱姓外如陜西西安、咸陽、彬縣、禮泉縣叱干鎮以及全國各地仍有少量叱干復姓。

  6、第五出自田姓。現在姓第五的主要分布陜西涇陽、旬邑、淳化以及臺灣(有個第五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2014-10-1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