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用于人名的漢字增加2000多個
從2015年開始,在進行出生登記或改名時,韓國人可以使用的漢字將大幅增加。20日,韓國大法院表示,將發布內容為“將用于人名的漢字從現有的5761個增至8142個”的大法院規則修訂案立法預告,并從2015年1月1日開始施行。
1990年韓國修改《戶籍法》后,韓國當局對用于人名的漢字進行了限制,規定只能將大法院確定的漢字用于名字。因此,如果在做出生登記時,想使用的漢字未包括在用于人名的漢字中,就只能更換漢字或使用韓文名字。最初被定為可用于人名的漢字有2731個,以二三年為周期,已經過8次修改,增至5761個。
據悉,此次可用于人名的漢字將增加2381個。新增的可用于人名的漢字包括侔(整齊)、敉(撫摸)、縑(雙絲細絹)、晈(月光)、婧(苗條)、夤(謹慎)、唔(讀文章的聲音)、氳(氣韻聚集)、耦(并肩走)、姺(流散)等。今年12月前后,韓國法院國民服務網站的“公告———立法預告”一欄中就會發布具體的漢字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