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古——古公亶父后裔之姓

2016/3/1 16:06:34 點擊數(shù): 【字體:

古——古公亶父后裔之姓


    古代周族領(lǐng)袖古公亶父,亦稱周太王,傳為后稷第12代孫,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因戎、狄族威逼,古公亶父率領(lǐng)族人由幽(今陜西彬縣東北)遷到岐山下的周(今陜西岐山北),建筑城郭家室,設(shè)立官吏,改革戎、狄風(fēng)俗,開墾荒地,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周族逐漸強盛。《詩經(jīng)·大雅·綿》生動地敘述了周族遷岐的經(jīng)過,熱情地歌頌了古公為開創(chuàng)周室建立的偉大功績。古公的子孫中有一支以他的名號作為姓氏,稱為古氏。此即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所云:古氏,“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古公者,猶言先公也”。

    又據(jù)東漢王符〈潛夫論·志氏姓〉載,古代有城邑名“苦成”,居住在這里的人以邑為氏,

    稱為苦成氏。苦,“后人書之或為枯”。“其在漢陽者不喜枯、苦之字,則更書之曰古成氏”,后來,古成氏又分為古氏、成氏。這里所說的“苦成”邑,為春秋時晉國之地,在今山西運城市東北;“漢陽”為郡名,東漢永平十七年(74年)改天水郡置,治所在今甘肅甘谷東南。于此可知,古氏還有一支出自古成氏,約形成于東漢初期。

    古氏除上述兩支外,還有一支是少數(shù)民族改姓。據(jù)《魏書·官氏志》載,代北鮮卑族原有復(fù)姓吐奚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遷都洛陽(今屬河南)后,將其改為單姓古氏。

    春秋時,晉國(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帶)有舟人古乘,曾事晉平公(公元前556年至公元前532年在位);齊國(在今山東北部)有力士古冶子,曾事齊景公(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西漢有古掾曹,京兆(今陜西西安西北)人,為都掾史40余年。東漢光武時有孝子古初,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三國時蜀有廣漢(今四川射洪縣南)功曹古牧。南北朝時,北魏有代(郡治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古城)人古弼,官至吏部尚書,被太武帝稱為“社稷之臣”;北齊有古道子,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歷官檢校御史、司空、田曹參軍,當官以強濟知名。由此可知,古氏在隋、唐以前已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

    姓氏古籍列古氏郡望有:新安、新平、河內(nèi)。郡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世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shù)厮鐾F渲校掳部ぃ瑫x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置,轄境相當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及江西婺源等地,治所在今淳安西;新平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分右扶風(fēng)及安定郡置,轄境相當今陜西彬縣、長武、永壽和甘肅涇川、靈臺等縣地,治所在今彬縣;河內(nèi)郡,楚、漢之際置,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北,就廣鐵路以西地區(qū),西晉時治所在今河南沁陽。古氏的堂號為“國寶”,源于北魏“社稷之臣”古弼。因他忠心保國,魏主曾贊譽說“有臣如此,國之寶也”,故其子孫以“國寶”為堂號。

    據(jù)新安郡《古氏宗譜》記載,唐代有名古云應(yīng)者,生于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卒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原籍山西代縣,后遷臨汾,于憲宗元和年間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通判,在當?shù)匕布遥渥訉O流宦江南各地,分布極廣,故凡贛、閩、粵、浙、桂、滇、黔、蜀、湘、鄂、瓊等地古氏后裔,均以古云應(yīng)為始祖。古云應(yīng)的玄孫古蕃,任竇州都監(jiān),由江西洪州遷居廣東河源縣長吉村,有6子:長子全交,派居江西寧都縣古云鄉(xiāng);次子全規(guī),派居湖北江夏縣;三子全則,派居江西安遠縣白沙鄉(xiāng);四子全望,派居廣東增城;五子全讓,派居廣東長寧縣立溪鄉(xiāng);六子全賞,派居廣東高州縣六岸鄉(xiāng)圳頭。其中,古全望子孫昌盛,綿延不斷,分衍于廣東、福建以及其它省的許多地方。從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開始,居住在廣東、福建的古氏,陸續(xù)有人移居臺灣,后又有人去新加坡等國謀生。
唐代有古之奇,以曾作《縣今箴》而知名。北宋有河源人古成之,端拱初進士,任綿竹令,曾遇異人授道;程鄉(xiāng)(今廣東梅州)人古革,紹圣進士,任潮州太守,有惠政。遼代有饒州(今內(nèi)蒙古赤峰北)人古欲,于1115年率眾起義,自稱大王,有馬步軍三萬多人,曾屢敗遼兵。明代有戶部尚書古樸,監(jiān)察御史古彥輝,畫家古其品。現(xiàn)代有江西尋烏人古柏,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粵贛邊區(qū)游擊司令。

    古姓在臺灣姓氏中居于第82位,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208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37%,分布較廣,以四川、廣東居多,這兩省的古姓約占全國漢族古姓人數(shù)的78%。古姓不僅是漢族常見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姓氏。例如:金時女真族有古姓;云南傈僳族以星為圖騰的古饒時氏族,漢姓為古;彝、苗、回、錫伯、臺灣土著等民族也都有古姓。

    此外,臺灣古姓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曾被迫改用古井、古原、古木等日本姓,直至1945年臺灣光復(fù)后,才奉命恢復(fù)古姓。臺灣土著在日本侵占臺灣期間,曾被迫使用日本姓古田,1945年臺灣光復(fù)后,奉命改用漢姓古。作者:謝鈞祥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