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今天,由稀有姓氏引發的文化現象尤其耐人尋味,我們或許可以從這個側面觸摸當代人的某種文化心理。說起稀有姓氏涉及的范圍,可以用一句流行語來概括,那就是“沒有什么不可以!”
生活中常見的顏色如紅、綠、赤、橙、青、藍、紫等是姓氏,五彩斑斕;開門七件事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姓氏;頭、骨、心、腎、腸、手、爪等器官是姓氏;雞、羔、猴、狗等動物名稱是姓氏;雪、風、電等氣象名詞是姓氏;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姓氏;動詞笑、揉、猜、揀是姓氏;方位詞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也來“湊熱鬧”,甚至“啊”“哦”這樣的語氣詞也是姓氏。
“東南西北”
東:東姓目前在中國的分布還是比較廣的,江蘇、天津、黑龍江、河北、遼寧、甘肅、青海等省市都有分布,但人數不多。
西:西姓的來源,有以國為姓說;還有說戰國魏國時鄴縣有個縣令叫西門豹,他的后代把“西門”這個復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種是清朝滿族八旗中錫克特哩氏后來改成了西姓。
南:南姓在我國分布較廣,河南南姓尤其多。
北:北姓的來源有說法是以地名為姓,還有說法是以方位為姓;還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門、北宮、北郭、北人等復姓改過來的。
“柴米油鹽醬醋茶”
柴:分布較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東、湖北等省多此姓。
米:源自羋姓,北宋書法家米芾自稱是先秦時楚國后裔,本性羋,后改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時,西域有一個米國,當時常有米國人來中原定居,他們以國名為姓氏。
油:起源不詳,但唐代已有人以油為姓。今山西、山東、臺灣等地均有分布。
鹽:源自春秋時齊毋鹽大夫之后。一說,或掌鹽池者之子孫以為氏。今江蘇、四川等地有分布。
醬:據了解,中國姓醬的人目前只在臺灣還有。
醋:今陜西、四川等地有分布。
茶:源出多頭: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齊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時云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臺灣等地有分布。
“一拾百千萬兆”
一: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屬一那婁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來。今天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拾:最早可見于《姓苑》。江蘇、臺灣等地均有此姓。 “拾”姓可能被簡寫為“十”姓。不過,十姓源出不詳,據統計資料稱安徽青陽有。
百: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一屬黃帝之后;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來。百姓發跡之處為河南南陽,現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慶等地。
千: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國,百頃王楊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現在四川、臺灣、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萬:萬姓追宗可上溯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畢萬之后,以名為氏始姓萬;芮國國君伯萬之后,以字為氏而姓萬……如此不一一枚舉。
兆:可見于《姓苑》和《廣韻》,清代駐防杭州的滿洲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漢姓時也常選“兆”。現江西興國、遼寧沈陽、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相關鏈接
中國最古怪姓氏:“死、難、黑、老、毒”
在我國,大多數姓氏都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較古怪,經過某些姓氏愛好者的“評選”,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難、黑、老、毒”!
死:主要分布于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復姓發展而來。不過自古以來,都非常避諱此一“死”字,誰愿張嘴閉嘴“死來死去”的?可是,若已以此為姓,也就沒辦法了,無非令人產生不吉利的印象罷了。
難:這個“難”,讀去聲,據說“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一度改稱“難江”。現中國境內的“難”姓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里,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都姓“難”。
黑: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字往往給人不祥的預感。而這個字作為姓氏,卻讀作“賀”,只是落到紙上時,較為尷尬。
老:關于老姓的來源,有兩種不同說法。一說是老姓是由“薩克達”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薩克達”的滿語就有“蒼老”的意思。一說是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現在該市南海區西南的世老村,村民大多姓老。
毒:這個姓氏據說來源于一個唐朝的故事。唐代有個宰相,名叫竇懷正,雖然權傾朝野,但這位竇丞相還預謀奪取江山,推翻李姓皇上,結果被皇上發現,叛亂沒有成功。后來,氣憤難平的皇上為了表示對竇丞相的懲罰,就據“竇”諧音,“賜”其及后代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