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祖”伏羲的陵墓被看作中華姓氏的起源地,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海內外宗親前來謁祖祭拜。
位于河南淮陽的太昊陵姓氏博物館內的中華姓氏圖騰墻。
書法家書寫的姓氏圖騰書法作品。
姓氏圖騰被寫成不同版本的書畫作品。
姓氏圖騰被寫成不同版本的書畫作品。
中華姓氏的源流錯綜復雜,有專家總結,僅僅起源就有16種,也有人認為是13種。不論是哪種說法,大多數學者都把先民對圖騰的崇拜作為中華姓氏的第一起源。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百家姓,熊、馬、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姓氏也由圖騰轉化而來,盡管這一說法的依據還不充分,但中華姓氏的起源與上古時期先民對圖騰崇拜密切關聯。
上古時期,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后來不少圖騰演變為姓氏,上古八大姓中姒、姬皆由此得姓。東夷部族中,有以鳥為圖騰,史稱“鳥夷”,也有不少鳥類的圖騰演化為姓氏,鳥氏、鳳氏、爽鳩氏就是由鳥類圖騰演化而來。
1 中華姓氏與圖騰崇拜淵源深
中華姓氏與圖騰之間的淵源是有案可稽的,《國語·晉語》中就曾有記載。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泉根認為,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姓”的本義是指源于同一女性始祖、具有共同血緣關系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志。
此外,現代少數民族中留存的圖騰信仰,也為姓氏與圖騰崇拜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佐證。
對于中華姓氏與圖騰的關系,在王泉根之前,中國已有不少學者進行過探討。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指出鳳姓起源于鳳鳥圖騰:“卜辭風字均作鳳,蓋古代神話以太鳳為大風神……古有鳳姓之國,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鳳姓,古云,伏羲氏之胤,案其實乃以鳳為圖騰之古代族也。”
文化學家丁山認為,“中國古姓多為圖騰之遺留。如秦贏,是瑞獸之名,周姓姬,是鱷魚的意義;季札之姓貍,夏姓姒,為妊娠的藥草……”
社會學家李玄伯也說:“姓即圖騰的結果,在文字內現在沿能看見種種遺痕。鳳——鳳姓之圖騰;羊——姜姓之圖騰;扈鳥——扈姓之圖騰;祝融八姓亦源于圖騰:蛇(已)——已姓之圖騰;龍——董姓之圖騰;鼓——彭姓之圖騰……”
此外,一些文字內至今尚能看見他種種遺跡。姜和羌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
歷史學家呂振羽也指出:“在中國今日的姓氏中,也保留著不少的原始圖騰名稱的遺跡;如馬、牛、羊、豬、鳥、鳳、梅、李、桃、花、葉、林、河、山、水、云、沙、石、毛、皮、龍、馮、蛇、鳳……”
中華古姓源于圖騰、是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的產物,也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盡管沒有過多的文獻與史料,明確中華姓氏與先民圖騰信仰二者之間的關系,但無論是學界泰斗還是普通學者,都認為圖騰是中華姓氏的起源之一,是上古姓氏的根源。
2 圖騰成姓氏只剩下傳說
在原始母系氏族社會里,由于生產力低下,先民們不了解男歡女愛媾合生子的生育奧秘,把女子生育歸之為某種神靈的意志與力量。他們往往把女性的受孕與她們曾經在某一天吃過什么稀有的東西,或遇到過什么祥瑞的動物,見過什么罕見的天象,乃至做過什么神奇的夢幻聯系起來,并認為女性之所以受孕生育,就是祥物、瑞獸、幻夢吉相在她們身上的結果,學者們把這一現象稱為圖騰感生。
女子與動物身體或其附屬品、派生物發生直接、間接的“神秘接觸”而導致受孕伏羲與后稷的誕生便是如此。
《易·系辭》引用《帝王世紀》的說法:有巨人從沼澤處過,留下有了很大的腳印,有個名叫華胥的女子,把腳踏了巨人的足跡,便生下了伏羲。后稷的母親名叫原,也是踩了巨人的足跡,才生下了后稷。也有學者認為,姜女原所履巨人足跡為熊跡,據《周祖先以熊為圖騰考》一文研究,姬字的右半部分原象“熊跡”之形,因此,周人才以熊為圖騰,以姬為氏。
圖騰感生的另一種傳說,是女性無意吞食某種圖騰而導致受孕,此類圖騰多系植物或動物的蛋。禹母因吞食薏苡而生禹,簡狄因吞食燕卵而生契。
據《論衡·奇怪篇》記載:“禹母吞薏苡(車前子,一種植物)而生禹,故夏姓曰姒;契母吞燕卵而生囗,故殷姓曰子”。這兩段文字都是吞物感生的史實:禹的母親因吞食了薏苡,于是受孕而生下了大禹,故夏人以薏苡為其圖騰,并以“姒”為姓;商的祖先契因為其始祖母簡狄吞食玄鳥(燕子)的“子”(卵)而生下了契,故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并姓“子”。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指此事。
此外,還有女性與怪異的圖騰事象發生接觸或受其“干擾”而導致受孕,此類圖騰多為無生物或自然氣象,如雷、電。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的母親附寶在野外走動時,看雷電環繞北斗星,懷孕24個月后生下黃帝于。《帝王世紀》也記載了堯的母親在海邊遇到赤龍,受感應在懷孕14個月后生下堯于。
學者人總結的種種傳說不難看出,原始初民將生育看成是圖騰的神秘力量作用于女子的結果,是某種天意的表現。他們把圖騰視為始祖母的原配男根,對其頂禮膳拜。并把圖騰物的名謂作為本氏族部落成員共同擁有的符號標志。
對于“姓”字,先祖當年造字時是頗有一番講究的。“姓”由“女”、“生”二字組成,《說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故,姓者,女生也。“姓”所要確認詮釋的乃是女性始祖因何而生子的問題。
其實,圖騰崇拜的內涵之一就是,氏族及個別成員都須采用圖騰物成自己的名字,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部族的標記,而后是部族的名字,最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于是,不同氏族部落的全體成員頭上,都頂有一個代表他們本部落的名稱或符號,當部落與部落之間發生交往時,這一名稱就成了他們區別性符號;當部落與部落間發生戰爭,或流落他方時,這一名稱就無疑產生了精神紐帶作用與強大的凝聚力量。久而久之,圖騰名稱就逐漸演化成了同一氏族的共同標記——姓。
3 學者以書法展示“姓氏圖騰”
幾年前,有學者根據甲骨文、金文和楚國的《鳥蟲書》,以及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創作出“中華姓氏圖騰”,把每個姓氏的都以繪畫形式表現,并配上各種解釋。
趙姓由高大的巨人奔走的人形和在供案上供奉“肖”的圖形組成。肖是玄鳥燕子的象形。伯趙氏以玄鳥為圖騰,故趙從“肖”。趙姓主要出自上古時期的嬴姓,是一個與著名帝王少昊有關的姓氏。相傳,少昊裔孫造父在周穆王時駕車有功,獲封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此后,造父的子孫以此為姓。
李姓的圖騰由虎、木、子三部分組成,虎代表皋陶的祖先少昊,木代表皋陶玄鳥族的圖騰,子是鳥卵,象征后代子孫。商紂王的親兄弟理徽勸諫被殺。理徽的妻子和孩子逃命途中,只能吃樹枝上甘谷的野果。周朝建立后,理徽妻子為感謝救過兒子的野果,且理和李同音,所以就改姓李。
王姓是酋長戴了一只半月形的鉞斧做成的王冠,觀測太陽的周天運行軌跡。王姓是首創天文立法文明的民族之一。王姓來源也較為復雜。先秦時期,東周靈王有太子名晉,聰明早慧,未成年就已名聞諸侯。但因進諫被廢,為了紀念他,和他的王族身份,后人便以“王”為姓。
劉姓是由一位長者,手持刻刀,契刻春天和秋天天氣到達地球的運行規律,簡作“留”,后變為“劉”。本義是掌管測定春分點的氏族。夏朝,一個嬰兒降生時左手松開后,指紋中顯現了一個字,這個字的形狀特別像南澗河一帶(今河南省)的地名“劉”。夏朝太后就給他定姓劉。
張姓的圖騰像一個人手持蓋天圖。他手中所持的“弓”表示太陽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的分界線。黃帝的孫子揮夢中發明了弓箭,被封為弓正長官。顓頊帝為表彰揮的功績,就把“弓”和“長”合成一個“張”字刻在象牙上,賜給揮為姓。這就是張姓。
對于各姓氏圖騰的解釋聽起來盡管離奇,且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意見,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說明,中華的姓氏與圖騰有著直接的關聯。(記者 王永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