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

2015/7/3 15:11:10 點擊數: 【字體: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

碑左側《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刻石拓片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

碑陽最上層浮雕彌勒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

碑右側觀世音菩薩造像

 
    大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佛說父母恩重經》碑為青石質,碑首和碑座已佚。碑高200厘米,寬80厘米,厚30厘米,重約1500千克。此碑形制碩大,內容豐富,文字圖像各具千秋,其內容主要分布在碑陽和碑之兩個側面。

    碑陽部分又為上、中、下三個層面。最上層雕龕為浮雕彌勒一尊交座蓮臺之上,兩邊菩薩分立兩旁。中層為立碑人——齊州,禹城縣,移風鄉,伯宜村人,五品武將耿士克(禹城縣志有載)之祭文。知其曾祖,祖,父,兄弟及子侄之名諱和職官情況,此可補錄地方志之缺憾。下層即此碑的主要內容《佛說父母恩重經》之全文。計1715字之多,是目前國內現存刻石最多之版本。

    《佛說父母恩重經》是唐代以來民間最為流行的一部中國撰述的經典,因為不是外傳經,亦被稱為偽經。它是佛教與中國文化從沖突到融合的產物。它積極提倡孝道,強調報恩渡亡的思想,是佛教中國化的重大發展。一千年來,它的傳播遍及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各國。

    在唐代,傳抄刻寫佛經是廣大信眾虔誠信佛的具體表現,因此當時全國出現了遍地皆寺廟、處處聞經聲的景象。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之左側,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刻石拓片。佛教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經典的傳播與教義的宣說,來取得信眾的崇奉,另外通過廣大信眾的書寫傳抄與碑幢的刻制來弘揚佛法經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佛教經典,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后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拓文字屬于后者。唐代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此大型佛教經碑正是唐朝佛教文化發展的真實寫照。

    唐《佛說父母恩重經》碑之右側,為《救苦觀世音菩薩》造像。在中國漢傳佛教中,菩薩信仰發達,其中以觀音信仰最為稱著,有“半個亞洲的信仰”之稱。觀世音是梵文之意譯,也叫光世音。在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習慣省稱作觀音。

    此“觀音”造像頭戴寶冠,半裸上身,斜披巾,掛瓔珞,左手托蓮莖,右手執蓮花,足踩蓮臺,立于彩云之上,形象莊重,氣派而高貴,是難得的古代藝術珍品。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再談文人畫上一條:袁枚與隨園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