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古畫中的避暑行宮

2015/8/7 10:21:20 點擊數: 【字體:

古畫中的避暑行宮

驪山避暑圖 [清]袁江
 
古畫中的避暑行宮 

避暑山莊圖 [清]冷枚

 
    界畫是中國繪畫中很有特色的一個門類,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家十三科”中有“界畫樓臺”一科,它是指以宮室、樓臺、屋宇等建筑物為題材,用界筆直尺畫線的繪畫。界畫的創作宗旨就是工整寫實,造型準確。中國古代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可惜木質易損,滄海桑田,不少古代典籍中記載的瓊樓玉宇我們今天已無緣親見。幸好建筑是中國界畫的重要題材,人們可以借助于界畫的畫卷來略窺其富麗堂皇的宏偉風采。

    《驪山避暑圖》

    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0多米,山上松柏長青,壯麗翠秀,因似一匹青蒼的驪駒而得名。自周秦迄漢唐,這里一直是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古跡志》云:驪山“崇峻不如太華,綿亙不如終南,幽異不如太白,奇險不如龍門,然而三皇傳為舊居,媧圣既其出冶,周、秦、漢、唐以來,多游幸離宮別館,繡嶺溫湯皆成佳境”。周幽王在此建驪宮,秦始皇時改為“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為離宮。唐太宗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因以溫泉為特征,故又稱“華清池”。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寫道:“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描述了當時華清宮的奢華生活。

    清代界畫名家袁江的《驪山避暑圖》,圖中山巒起伏,霧靄縹渺。宮殿樓閣、丹陛石階、重檐層扉,無不精致華美。宮苑內眾人往來其中,周圍草木扶疏,花影闌干。此圖最耀眼之處,是畫面上呈現出的明亮艷麗的色彩,這也是袁江畫風的特點之一。傳統的石青、石綠用于山石古已有之,袁江將其用于建筑的繪色則別具一格。畫面上,群山環抱中的“華清宮”的瓦頂用純石青、石綠平涂,與朱紅的柱子相輝映。大面積的山石樹木、開闊的水面則以水墨淡色渲染,取得了用色調沉厚的多層次渲染以襯托金碧青紅的壯麗建筑和青綠璀璨的山水的極好藝術表現力,既統一了畫面,又突出了主體建筑,形成整體富麗堂皇而局部精細嚴謹的畫面風格。

    《避暑山莊圖》

    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從康熙后期開始,直到咸豐(1851—1861)年間,清代帝王每年夏季都到山莊避暑巡幸,并處理朝政。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占地面積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頤和園、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避暑山莊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山莊整體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勢,分區明確,景色豐富,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有其獨特的風格。

    清代著名畫家冷枚的傳世界畫名作《避暑山莊圖》以全景式的寫實手法,惟妙惟肖地再現了避暑山莊整體的華麗景象和壯觀氣勢。畫家采用鳥瞰式構圖,房屋、山水、林木層次分明,從南向北逐漸展開。畫面下方是宮殿群,其后是湖泊。木橋連接的小洲上,鱗次櫛比的樓閣、亭廊掩映在綠樹叢中。畫家既運用傳統的界畫技法,又借鑒西洋畫家的透視法,將建筑物安排得錯落有致,且造型準確,用筆工致。湖面用淺橙、淡綠色暈染,雖未畫漣漪,但卻給人以波光粼粼之感。湖泊東側低巖上聳立的那座仿造寶塔,好像是畫家從鎮江金山寺移置過來的。苑中樹木郁郁蔥蔥,伸向遠處,為畫面增添了清幽寧靜的氣氛。畫面左右兩側綿延起伏的群山,用遒勁的線條勾輪廓,以披麻皴為基干表現其質感,山凹處復以筆墨勾勒、皴擦,于巍峨壯觀中又透出幾分靈秀。遠山丘壑相連,迤邐蒼茫,呈現出一派江山無限的景象。作品中青山環抱,綠樹成蔭,湖水蕩漾,荷花盛開,岸柳垂蔭,亭臺、水榭、宮室、高樓,因地制宜,聚散錯落,用筆精工,景色秀麗,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觀巧妙地融為一體。此圖既有塞北丘壑林木深邃蒼郁、恢宏大氣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的清幽典雅、秀麗靈動,充分展現出這座皇家別院的不同凡響。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