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隨著鄧州越調、桐柏皮影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達10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各級“非遺”擦亮了南陽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本報文化周刊特開辟專欄《南陽“非遺”巡禮》,展示南陽市“非遺”風采,探討“非遺”保護問題,并呼吁全社會關愛、重視文化遺產,時刻守望我們這片熱土的精神家園。
初秋,記者來到唯一傳承鄧州越調(又稱南陽大越調)的表演團體——鄧州市越調劇團。在團里,一臺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專門配送的越調流動舞臺車剛剛到位。伴著演員咿咿呀呀的排練聲,團長王君明高興地告訴記者:“‘申遺’成功后,越調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發展有了新希望。”
民間戲民間愛
越調名角“堪比梅郎”
“想看越調戲,趕集鄧州城。狹縫鑼鼓響,臺上無二樣。”說起越調曾經的輝煌,王君明先向記者道出這樣一個“順口溜”在他看來,越調傳承著世代人的鄉音、鄉情。
王君明說,鄧州越調始于南宋,明嘉靖年間基本定型,分為木偶戲、皮影戲和大戲,以鄉戲盛行于南陽各縣,至今已400多年。“申遺”成功,也算為南陽人保住了本鄉本土的越調味兒。
“我們唱的越調又稱下路調,有本土特色,特別是唱腔和申鳳梅、毛愛蓮表演的上路調不一樣。”他說,鄧州越調主要表現在著裝、化妝、唱念、做打、表演真實,并吸收了京劇起霸、趟馬、水袖、扇子等表演手法;聲腔上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調門,起腔保留使用以假聲演唱的花腔點綴,以象鼻四弦為主的音樂伴奏,這些和上路調區別很大,與宛梆相映成趣,成為中原文化與荊楚文化交匯共融的典范。另外,“象鼻四弦全國獨此一家。”
清道光末年至民國三十年是越調鼎盛時期。民間曾有“一清(戲)、二黃(漢劇)、三越調,梆子班里瞎胡鬧”的歌謠。大的村落,常有兩三個越調戲班同時存在。清末,南陽及其他各縣越調劇團達100多個,僅鄧州就有越調“江湖班”和“窩子班”70多個。
相關資料顯示,1917年、1933年、1956年鄧州越調劇團曾三進省會演出,《送燈》、《打金枝》、《玉虎墜》等劇目曾引起轟動。其中筱金鉤、劉玉枝等1917年在開封演出時,《予言報》為其發表消息和評論,給予很高的評價:“以筱金鉤與梅蘭芳相提并論,未免駭人聽聞。然筱金鉤之做戲盡致、花容玉貌,確有酷似梅郎之處,此曾睹二人者所共知也”,并稱其名“震破耳鼓”。
絕技多絕技響
申鳳梅曾到鄧學藝
“戲班離不開名角,名角少不了絕技。”采訪中,不少鄧州老人向記者強調,無論是民間戲,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由政府管理成立越調劇團,藝人的絕技一直都是越調戲的看點。
陳小金飾演《蘆花蕩》中的周瑜,當周瑜在蘆花蕩中四面受敵,身陷絕境時,一說“啊呀,不好!”立即七竅出血。劉玉枝唱的“五腔”,拉出的花腔又脆又甜,幾起幾伏,勾人心魄。看過他表演的陳子彥老人說,他唱《風雪堂》中的蘇三,側身甩水袖,不用眼看,上下都在王景龍身上,功夫了得!王士進老人看過筱金鉤演《送燈》,他說,筱金鉤在舞臺上提著燈,那燈是紗罩里點個蠟頭,一會兒明,一會兒暗,加上他的表情、唱功,把許多小伙子都看愣了,“比特技還特技”。李春發在臺上聲如虎嘯,被觀眾譽稱“老虎”,看過他戲的人這樣說:“老虎腔一喊,能聽七八里”……
絕技讓名角聲名遠揚。1961年越調大師申鳳梅專程到鄧,向史道玉學習《祭燈》。史道玉是陳小金的得意門生,新中國成立后曾任鄧州市越調劇團團長,他演《祭燈》中的諸葛亮形神兼備。當諸葛亮祭燈延壽時,卻被魏延撞了燈,他萬分絕望。史道玉唱的慢板,能帶出響痰陣陣的聲音,被稱為含痰顫音,生動刻畫出諸葛亮的心力交瘁。在一年的時間里,申鳳梅專門向史道玉學習這一絕技,可惜因沒有喉結,最終未能學成,卻開創越調交流的先河。
傳承難傳承少
老劇種盼“青春作伴”
王君明認為,與其他戲曲演出團體一樣,越調遇冷是不爭的事實。“現在除了劇團里唱大戲之外,其他時間演員們都在分散唱戲,相對來說已經市場化。”戲曲流傳的原因是有市場,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小了。申遺就是為了保護,成功之后,下一步要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鄧州越調有傳統劇目369個,現在能演出的劇目僅有《劉全進瓜》、《大保國》等30多個。同時,也出現音樂失傳的問題,鄧州越調曲牌共200多首,目前傳承的僅有10余首。此外,《蘆花蕩》中的“七竅出血”、《祭燈》中的“含痰顫音”等絕技都已失傳。而在越調劇團提供的傳承人名單中,沒有年輕人。
鄧州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為了保護和發展鄧州越調,在政府的支持下,鄧州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申遺”,其間7次赴京向專家陳述,終獲成功。目前,政府已投入專項資金挖掘整理傳統劇目、音樂,配置服裝道具等,并成立“‘非遺’保護工作室”,聯系演出。
鄧州市文化藝術學校負責人馬德功也告訴記者,他們已開始將越調納入培訓班教學課程,請老藝人言傳身教,培養年輕人才。對此,王君明說出了執著“越調人”的心聲:有保護、有行動,會讓越調這一門古老的戲曲藝術生機再現。【原標題:南陽鄧州越調:花腔里的光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