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文章

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2013/4/28 11:10:09 點擊數: 【字體:

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生死相許,是為“情至”。
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重生往復,花神亦美。

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光影之下的百戲之祖。

    不知是巧合還是上帝恩賜,中國戲劇家湯顯祖與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都死于公元1616年,湯顯祖留下的這部中國古典戲曲中表現男女愛情的經典作品——昆曲《牡丹亭》,幾乎可以和西方同一時期的戲劇經典著作抵力抗衡。

  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唱腔清麗柔婉、婉轉悠長,恰似一位中國古代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美人”,一如400年前那位嬌滴滴的姐姐杜麗娘。

  歷史之源:

  魏良輔發揚昆山腔

  追尋昆曲歷史,可以溯至明嘉靖年間。當時,有皇帝糧倉之稱的太倉南碼頭來了一位江西豫章人,他叫魏良輔。在江南異鄉,他發現“昆山腔”雖在百姓中傳唱,但“平直無意致”、“訛陋無規格”。

  其《南詞引正》寫道:“惟昆山為正聲,乃唐玄宗時黃幡綽所傳。”于是,他以昆山腔為基礎,吸收南北曲和雙鳳等地民歌優點,“足跡不下樓十年”,開始大膽戲曲革新。

  為與昆曲結緣,他把美麗善歌的女兒嫁予素工弦索的北曲專家張野塘。自此,魏良輔一家在實行南北曲合套、改革弦索樂器、組建絲竹樂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逐漸形成細膩耐聽、韻味綿糯的“水磨腔”。

  魏良輔未必能想到,一百多年后,他的江西同鄉湯顯祖寫下了中國乃至世界戲劇史上空前絕后的戲曲大作《牡丹亭》,事關愛情,亙古永恒。

  推廣之緣:

  青春版《牡丹亭》浮出水面

  2004年,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華文作家白先勇,發現了正在周莊古戲臺上“練樣子”的旦角沈豐英和小生俞玖林。再往后,便有了青春版《牡丹亭》,該戲多次赴英、美、希臘等國演出,并在29個國內大學作昆曲普及講座,已演出200場。

  一場春夢,生愛到死,死可以生;一出好戲,名家云集,綿延至今。梅蘭芳、于振飛、華文漪、岳美緹、蔡正仁、張繼青、汪世瑜……“傳世盛秀,萬代昌盛”,在講究傳承有序的昆曲行當,幾乎每一輩里數得上的名伶,都剪不斷和《牡丹亭》的緣分。

  中國昆劇研究會副會長吳新雷看過各個版本的《牡丹亭》,說起這出空前絕后的“大戲”,他投來一個和白先勇神似的“老頑童”笑容:“這就是原汁原味的昆曲。”

  資金之困:

  杯水車薪影響“口傳心授”

  浙江昆劇團團長林為林說,2001年,昆曲申遺成功后,財政部給文化部所撥昆曲款項為每年1000萬元;2009年之后,縮減為500萬元。

  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感慨,他們此次來京演出,主演也住快捷旅館,演畢,連夜乘火車趕回。

  面對看起來“姹紫嫣紅”的昆曲現狀,白先勇憂慮重重:“急啊,這些活的寶貝再不學就沒了!20世紀初,傳字輩的演員,身上會600多出戲。他們的弟子,現在上昆的岳美緹、蔡正仁這撥,只會300多出戲。” 

  面對種種傳承之憂,中國七大昆劇院團幾乎都有難言的痛。

  “8年來直接投入5000萬元。”蔡少華表示。“我募集了近3000萬元吧。”白先勇覺得,憑他個人力量,恐難再排演眾多優秀劇目。

  “單靠市場?都得餓死。”林為林苦笑。院團是事業單位,還得靠政府的財政投入,去培養一批能站得住的昆曲演員。

  文化之機:

  “百戲之祖”走向世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指出,要“實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牡丹亭》第200場絕版全本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文化部部長蔡武等領導前來觀看。

  《牡丹亭》是一個昆曲“走出去”的引子,應有更多的優秀劇目得到扶持,走向世界。白先勇呼吁,政府撥款或者成立專項基金,是昆曲傳承的長久之計。

  “我們8年的演出,場場爆滿,所到之處,都能認識到因看戲而喜歡昆曲的新朋友。”白先勇建議,既然“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實驗已結碩果,不妨借鑒一些國家的做法:“比如英國的皇家芭蕾舞和日本的歌舞伎,他們的扶持模式促使本國藝術得以良好傳承。”

  與此同時,全國七大昆曲院團都在演《牡丹亭》,各有千秋。浙江省昆劇團排演的經典版《牡丹亭》,由浙江省文化廳撥款,在今年4月23日莎士比亞誕辰448周年之際,將獻演于莎翁故鄉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鎮及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

  傳承之思:

  古不能成舊,新不能離本

  說起昆曲傳承現狀,林為林眉頭微蹙:“繼承與創新是一個很大的學問,昆劇人要遵循這個格。古不能成舊,新不能離本。”

  上海昆劇團曾連演六個晚上《牡丹亭》“最全本”,該團長郭宇表示,昆曲在創新時,千萬不能為追求一些浮光掠影的新鮮感而丟了昆曲最本質的特色。

  素有“巾生魁首”美譽的汪世瑜,除了“手把手”教俞玖林扮演柳夢梅外,也曾擔任新派昆曲《憐香伴》藝術指導。該戲極具現代化的聲光舞美和尚未開演便在北京798藝術工場進行的服裝走秀,在岳美緹、蔡正仁等唱了一輩子昆曲的老藝術家看來,或許是一個“異類”。

  面對“老昆曲”同輩質疑,汪世瑜解釋:“我想只要舞臺上呈現的是昆曲,只要它是美的,都是允許的。”

  票友之愛:

  昆曲既古老又年輕

  昆曲票友、滬上著名節目主持人曹可凡感覺,《牡丹亭》要跟文化結合,在深厚文化積淀的基礎上,才能保持昆曲所特有的樸素典雅風格。

  在昆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作家楊守松,退休后自費采寫昆曲著作《昆曲之路》。他建議在吳語區中小學開設昆曲課:“從普及中抓出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好苗苗,昆曲才有未來。”

  當筆者告訴楊守松,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戲劇院校,已相繼開設昆曲專業的本科甚至研究生班時,老人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昆曲很古老,昆曲也很年輕,供職于新華社總編室的杭州才女周劼人,便是年輕人中的昆曲票友。從清華畢業后,小周把學校京昆劇團的優秀傳統帶進了新華社。由她牽頭,新華社團委支持下創辦的“青年京昆愛好者俱樂部”,成立兩年多,平均兩月一場專業講座,每年提供近百人次看戲機會。2011年的記者節京昆晚會上,周劼人帶病出演杜麗娘。一段《牡丹亭·驚夢》,小妮子做功扎實、身段纏綿、唱腔精致,引來觀眾叫好連連。【原標題:昆曲《牡丹亭》:傳承創新 香飄全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浦奕安文/圖 2012年03月0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