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禹死后,他的兒子啟擅自即位,禪讓制就徹底結束了。啟的兒子太康當政時期,整日里沉湎于聲色犬馬,不理政務,身邊獻媚阿諛的小人如蠅云集。每年的祭神日到了,太康卻喝醉了酒,謾罵天神。后來竟帶著侍從跑到洛水北岸打獵,一去數月不歸,國家大事拋在了腦后,天神降怒于夏,讓另一個小頭領后羿攻占了夏都安邑,太康后來復國不成流落他鄉而死,而夏朝則落到了后羿、寒浞一幫小人手中。當時太康的侄子后相是個很有志氣的人,他不愿意做傀儡,就帶著妻子逃到山東一帶準備侍機復國,但他勢單力薄,遭到追殺,敵人兵強勢眾,后相不幸死去。當時后相的妻子正在懷孕,見后相已死,悲痛欲絕,自己也想死去,無奈為了保住腹中之子,就從墻洞里爬出來,逃到母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了少康。
少康一天天長大了,從母親口中知道了家族興衰的歷史,他立志要興復夏業,重振國家。由于寒浞等人仍在派兵殺他,他和母親離開有仍氏部落,到處躲藏,后來來到有虞氏部落,有虞氏酋長看到少康年輕威武,很有才能,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并給了一片名叫“綸”的土地和五百名士兵。少康就將這片土地作為夏朝振興基地,開始訓練兵馬。他知道要匡復國家,必須聯合夏的舊部,就派人去夏朝搞聯絡,一面和大將女艾率兵馬悄悄向夏都進發,出征夏都去懲亂黨。當他們兵馬走至中途,人困馬乏,個個苦不堪言,許多人染上了疾病,有的頭暈眼花,有的渾身騷癢,有的睜不開眼睛,一時軍心開始大亂,就在人馬危急之時,來到了一片依山傍水的平原地帶,眼前一條清澈的河水正洶涌奔流,立刻人馬歡騰雀躍,紛紛奔向大河邊,喝足了水,又吃飽了干糧,人們紛紛在河中洗浴,奇怪的是,有病的一下子沒病了,渾身騷癢的人也一下子安靜下來,象沒事人一樣。眼睛睜不開的人,只覺兩眼清涼濕潤,看什么都順眼,都不禁慶賀遇上了神水,人馬手舞足蹈,士氣大振。少康看到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氣候溫和,真乃神仙之境,忙問身邊的謀士,“此為何地”,謀士告訴他,這塊地方叫“原”,早在祖宗大禹治水時,就是大禹常來常往之地,而這條名叫濟河的河流,正是大禹疏導成的大河。少康聽了,心領神會,乃說:“先賢的業績是多么輝煌啊。沒有幾個部屬,舜沒有一點點土地,卻能擁有整個天下,大禹不到一百個部眾,卻能在諸侯中稱王。這是賢明君主的過人之處啊。這條濟世濟人的大河,會給我們帶來幾代的福運。我若此行首戰告捷,定當祭典水神庇護之功。”當下心意已定,決心遷都于“原”,后來少康終于振興夏業并遷都于“原”,他重視農業生產,設田稷之官,治理水患,國家逐步強大起來,史家稱“少康中興”,其子帝杼仍定都于原。今天的原城遺址就在濟河源頭,濟源堪稱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