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已在廟街一帶流行傳播,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唐代濟源有個讀書人,苦讀二十年,仍是個白衣秀士,未能博得一第。于是他改行做生意,來往于濟源與江南之間,游山玩水,一來排遣胸中的苦悶,二來“行萬里路”,以增長識見,有朝一日再來一次考場拼搏。
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覺得好生眼熟,這不是家鄉的珠龍河嗎?河身彎曲.兩岸拂疏的垂柳,遍地噴珠的涌泉,與家鄉的珠龍河一模一樣。他溯流向上,呀!分明來到龍潭寺、舍利塔、月牙湖、涌珠泉……一個實實在在的濟源龍潭寺!他好生奇怪,濟源的山水怎么移到了這里?
一慰思鄉情結,他夜里就投宿這所寺里。耿耿不寐,月光如水,移位于榻前。月光中分明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向他走來,舒身一拜,滿臉淚痕道:“大哥!救救我。”
他雖然功名未就,平日常讀圣賢書,有的是俠肝義膽,古道熱腸:“姑娘不要悲傷,有什么為難之事請道其詳”。
姑娘說:“我知道你是濟源人,實不相瞞,我就是濟瀆廟水神之女,珠龍河的水神。不幸被人以妖術脅迫到此,回不得家鄉。見不到父母。請大哥救我一救!”
讀書人道:“仙凡路隔,恐怕無能為力”。
“不難!”珠龍河水神道,“年前我被這里的一位道士靈符貼胸脅迫至此,只要掃除靈符,我就能回家鄉。”
“靈符如何掃除?”
“請大哥明天買一把新掃帚,在這里河中蘸上水,藏于貨擔之中帶回家鄉,交給龍潭寺住持,午夜子時,沉到龍潭寺珠龍河源,我身上的靈符自然就掃除了。”
讀書人慨然允諾,珠龍河神女襝衽一拜飄然而去。讀書人恍然醒來,月光滿室,似夢非夢,神女拜求的情景歷歷在目。
第二天讀書人起了個大早,依神女之言如法炮制,匆匆趕回了家鄉。
龍潭寺住持正驚訝半年來珠龍河水突然減小,聽了讀書人的述說才如夢方醒,子夜時分按神女交代把那新掃帚沉到了水底,第三天珠龍河水果然恢復了原狀。
江南的道士見他們的珠龍河突然干涸了,知道是有人破了他的法術,珠龍神女回到了家鄉。再用符咒恐怕難如愿。于是他帶領幾位鄉紳來到了濟源。先向珠龍河兩岸的人們致歉,然后再禱告于濟瀆水神:北方夏秋不缺水,為可憐一方生靈。請神女夏秋到南方管水,冬春再回濟源。
得到了濟瀆水神的允諾,于是濟源的珠龍河夏秋水勢反而沒有冬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