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走進濟源 >> 印象濟源 >> 瀏覽濟源

探訪河南傳統古建筑 河南濟瀆廟再現歷史雄姿

2015/1/26 9:25:44 點擊數: 【字體:

探訪河南傳統古建筑 河南濟瀆廟再現歷史雄姿

濟瀆廟一景

探訪河南傳統古建筑 河南濟瀆廟再現歷史雄姿

 濟瀆廟山門

    每一座老城幾乎都有古建筑,它們或坐落于城內鬧市,或分布于城外遠郊;或聲名遠播游人無數,或名聲不顯門庭冷清。但無論如何,它們中的每一座都記錄著一段城市記憶,承載著特定的城市文化。筆者隨同一批古建筑專家日前考察的河南省濟源市就是其中之一。

    濟水源頭的古建筑群

    濟源市是濟水的發源地,在古時濟水即與長江、黃河、淮河齊名,位居四瀆之一。而在濟水的源頭地帶坐落著一個全國性的大型古建筑群——濟瀆廟。濟瀆廟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重要文化遺存,是歷代皇帝崇祀祭典的五岳四瀆之一,其內匯集了宋、元、明、清多個時代、不同風格的古代建筑。

    “這是清源洞府門,是濟瀆廟山門,明代重修的磚木牌樓,由主樓和左右兩掖門組成。系三間四柱懸山造,斗拱為雙翹雙昂九踩重拱造,主樓四根中柱為通柱,由磚砌厚墻包固,以墻體代替牌樓常見的戧木或夾桿,保留古制較多的明代木構建筑,為河南省明代木牌樓之冠。”古樸大氣的朱紅色大門前,濟瀆廟工作人員很專業地向筆者介紹道。

    穿過清源洞府門,走進濟瀆廟,猶如走進了一座古建筑博物館:廟內現存木結構古建筑始自北宋,歷元、明而迄于清,各代古建筑有二十余座,既有河南省年代最早、形制最大的單體木結構建筑——北宋濟瀆寢宮,也有世所罕見的“工”字形大殿與長廊,堪稱有宋以來古代建筑系列博物館。

    從重建于元朝的臨淵門,到重建于明代的淵德門,再到重修于清康熙年間的玉皇殿以及保留著元代構件、重修于明代早期的木構建筑龍亭,筆者漫步其中,就似正在穿越歷史的“長廊”,聞聽著森森古柏與裊裊青煙中間傳來的晨鐘暮鼓,似乎能聆聽到其間歷史的淺吟低唱。

    濟瀆廟總體平面呈“甲”字形,古建筑排列在三條軸線上,整個布局序列清晰,主次分明,前有三門,后有三殿,氣勢宏偉。廟之后部,呈外凸弧線形,與后院殿堂并不在一條軸線上,其狀呈“金龜探海”之勢,令人稱奇。

    傳統古建筑承載城市文化

    濟水曾是夏王朝的貢道,歷經數千年的滄桑巨變,1800里河道早已失去了它昔日的雄姿。然而,濟水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卻依然深深影響著濟源這座城市和濟源人的生活,濟源人對濟水的崇敬已經深入骨髓里。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建筑不僅是中國建筑文化的重要方面,是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更是精神財富。”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單軍說。而濟瀆廟古建筑群,就是濟水文化的凝結。

    作為隋朝以來歷代王朝欽定的祭祀濟水與北海的廟宇,濟瀆廟自隋朝初年建廟之后就成為皇家祭祀圣地、道教活動中心。對濟水的祭祀一直被列為國家祀典,為政者“有謹而不敢怠”。自漢代起,朝廷每年派遣重要官員定期致祭漸成禮儀定制。唐宋以來,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或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民間的祭祀活動更是頻繁有加,唐宋間又封濟水神為“清源公”、“清源忠護王”,對祭祀活動更是推波助瀾。因此,一部濟瀆廟的興衰史,也可以說是古代濟源人水神崇拜史的縮影。

    廟內的祭祀活動綿延千年而不衰,以此為依托的廟會文化也具有深遠的影響。正月里逛廟會祭拜濟水神、大年初一燒頭柱香、為玉皇大帝慶生辰等等都是當地百姓沿襲多年的習俗。

    但是上世紀初期以來,由于濟瀆廟先后作為辦公和教學場所來使用,其真正的歷史功用被逐步埋沒,濟瀆廟春節廟會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幾近絕跡。直到近年來,濟瀆廟重新啟動春節文化廟會活動,逐步復興這一千年古廟幾近絕跡的春節廟會。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壯大,每年廟會游客量在45萬人次左右。“自從恢復后,每年大年初一都要過來拜拜,不然心里不踏實。”一位當地人對我說。

    現在,諸如大型祭水表演、元宵燈節廟會、小滿廟會等緊緊圍繞著濟水文化和濟瀆廟的文娛活動已經成為濟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樹立保護意識不能只看“市場”

    “雖然辦廟會時期游客量有所提高,但平時游客確實不多,而且主要是附近游客,外地過來的很少。”濟源市城鄉規劃管理局局長姚安平介紹道,“但是哪怕如此,我們對于濟瀆廟的保護也從未掉以輕心過,因為那是濟源人的根啊。”

    近年來,濟源各有關部門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對濟瀆廟的御香殿等25處古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將藝術學校、廟街小學、濟源文物處等多家單位從廟里搬出,同時完成了排水、消防、綠化、技防監控等工程。

    目前,濟瀆廟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在全國范圍看雖然并非熱門,其旅游相關收入相對于動輒千萬元的修繕和保護費用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但在濟源的有關部門看來,對古建筑的保護與利用不能只算經濟賬,更不能只看“市場”。而近來,國內一些古建筑由于游客稀少、景區管理松懈,導致被盜、賣、拆的案件屢屢見諸報端,讓人痛心不已。專家們認為,傳統古建筑的保護容不得“冷落”,不能跟著市場走,更不能讓市場“優勝劣汰”。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顧問車書劍表示:“文化是建筑的靈魂,有文化的建筑才有內涵,才感覺得到城市的記憶。”也正因為如此,蘊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建筑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它們或許并非熱點景區,或許沒有“市場”撐腰,但毫無疑問它們都是經典。當經典還未成為熱點之時,我們更不能松懈,保護意識更應當樹立起來。(李縱)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四瀆名勝——濟瀆廟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