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記 >> 瀏覽濟源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游五龍口散記

2013/11/8 10:19:01 點擊數: 【字體:


    我的家離山水俱美的濟源并不遠。雖然年年念叨要抽時間去看看王屋山、五龍口、九里溝,可是總不見行動。想來這也是大多數人共同的毛病,總以為近處的風景自己隨時可以獨占,就一再耽擱下來了。今年五一長假,恰好有遠方的朋友過來,總算找到了出游的充足理由,終于得以成行了。

    本來打算先去有道教名山、“天下第一洞天”之稱,以及有愚公移山傳說的王屋山的,誰知天公卻不作美,一大早就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了,于是臨時決定先到稍近些的五龍口看猴子。

    五龍口雖說以頑皮可愛的太行獼猴聞名,但她的山水之美、人文薈萃也決不遜色于王屋山。五龍口古稱枋口,因早在秦代時,人們就在這里掘渠引沁河水灌田,并以枋木為閘門而得名。這個工程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可與都江堰媲美。明代萬歷年間,枋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

    我們乘坐直達五龍口的公交車,很快就到了地方。雖然在車上也曾遠遠打量了這山,然而一下車,站到了這山的面前,心里還是感覺著實一振。山稱不上雄偉,但你還是需要揚起頭來看它。山山相連,連綿一片,你擋著我、我擋著你,爭著往人面前擠,似乎不懂得含蓄,把自己的一切都展示給人們看。那山峰都似山神刀劈斧剁一般,透著絲絲的冷峻;郁郁蔥蔥的灌木也都搶著從山巖里面擠出來,給人滿眼的蒼翠;近處兀峰突起,遠處山梁低回,溝壑縱橫、峰巒疊嶂都讓人看個清楚。細雨一直下個不停,水霧已慢慢騰起,在那山峰間緩緩游走,漸漸把山遮掩起來,似乎不愿再讓我用火辣的目光盯著山看。沁河圍著山,不動聲色地流著,顯得悠閑、神秘。看完這山水,不覺中已經轉了個身,心中竟不覺生出一絲豁達、勇氣的味道來,甚至人生中的任何困難,我都可以從容面對。想起前天還在為過馬路半天過不過去而咒罵,在為辦公室里案牘的勞累而悲哀,不由暗自笑了起來,笑自己的狹隘,笑自己的淺薄。

    小心翼翼地順著石階開始上山,一抬頭猛然看見一只猴子正蹲在護欄的石柱上看著我們。這猴子模樣還挺耐看,紅紅的臉,雙眼皮,眼珠子骨碌碌轉,小小的耳朵,爪子細細尖尖的,尾巴短短的,一副招人喜歡的樣子,就是金黃色的毛被雨淋成一縷一縷,顯得很寒磣。我隨手從口袋里拿出幾顆花生拋給它,只見它迅速地躥了過去,把花生撿了起來,跳到一邊,放到嘴里咬了起來,看它那樣子,我們都笑了起來。剛往前走了幾步,忽然我覺得自己的腰被撞了一下,回頭一看,那只猴子竟然突然襲擊了我,新買的雨衣被它抓了一個大口子。旁邊的小販對我說,猴子想掏你口袋哩,它知道你口袋里還有花生。這猴子的機靈和潑辣我算領教了,心里就怵了三分,前面猴子越來越多,三五成群地在游人中間穿梭,我不敢招惹,只好繞著走。這些有大猴子帶領的猴群,倒也本分,雖然會圍著游人要吃喝,但還懂得禮儀,只拿吃的,不襲擊人,但這陣勢也讓人害怕。一對青年男女被一伙猴子給圍住了,原來他們拎著一袋子爆米花,那摩登女郎嚇得花枝亂顫,尖叫一聲,將整個袋子扔到了地上,猴子們心滿意足地撿起袋子來,躥到旁邊的林木叢中享用去了,看得眾人哈哈大笑。

    這時,前面閃出一個高大的石牌坊,足足有二三十米高,上面有三個金字:桃都山。石柱上有一聯:一樹盤屈三千里,旭東升時節有金雞啼鳴喚起萬物復生;長梯直上青云間,神荼郁壘守護執葦索在手佑我百世安寧。最外邊的石柱上各雕著一個兇神惡煞般的門神。看了半天,仍不解其中奧妙。恰巧一個導游小姐領著一隊山西游客過來了,我們便加入其中聽她講解。原來,這五龍口的山形地貌與傳說中后羿射日、二郎神擔山、夸父追日等故事還有很多聯系。《濟源縣志》載:“沁北諸山皆陽落山。”那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一個太陽落到了五龍口這地方,把山燒得通紅,陽落山因此得名,而且五龍口還有常年不斷的溫泉。太陽是天帝的兒子,因此后羿得罪了天帝,被逢蒙用桃木棒擊死,太上老君打抱不平,派金雞星下凡為后羿洗冤昭雪。后羿死后化作了羿山,金雞星化作了金雞頂,那根桃木棒化作了一顆桃樹,盤曲三千里。漢書《河圖括地圖》中記載: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里。上有金雞,日照則鳴;下有二神人,左神荼,右郁壘。原來,面前就是桃都山,那兩個門神就是神荼和郁壘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聽了這故事,不由對眼前的諸山有了敬畏之意。桃都山果然名不虛傳,沿著寬寬的石階往上走,就可看到滿山的毛桃樹,還有不少猴子攀在上面,有的悠然自得,有的注視著游人,全不管雨下得大了起來。我們加快步子往山上趕,這時又聽見身后有巨大的“呼啦、呼啦”的聲響,回頭一看,原來有幾只大猴子躥到了風景區的宣傳牌上,正在使勁搖晃,這些猴子可真夠頑皮的,似乎在宣告自己是這里的主人。很快就到了桃都山頂,雨又大了許多,水霧也更厚了,遠處的山被裹了個嚴實,山腳下的情景也看不清了。山頂聚了不少游人,大家都躲在電梯的平臺下面避雨。這個觀光電梯有150多米高,直通金雞頂,到了金雞頂就可以一覽羿山全貌和沁河峽谷,看到二郎神擔山時留下的扁擔孔——孔山洞和沁陽懸谷山洞。一打聽,電梯已經停了,大概一個小時后才會啟動,原來,金雞頂上現在什么也看不清,滯留游客太多了。

    和朋友一商量,決定下山稍作休息,然后到荊浩展館去看看,荊浩是北派水墨畫之祖,開創了水墨山水的新格局,他的展館值得瞻仰。荊浩展館建在沁河北岸,面積不大,只有一座大殿和一圈回廊。展館白墻青瓦、高脊飛檐,院內種著竹子、桃樹,顯得古樸、幽靜,不由得使人言語謹慎、舉止莊重起來,生怕破壞了這里靜謐、安詳的氣氛。大殿開得門來,正面就是荊浩的坐身塑像,平心而論,我不大喜歡這些名人塑像,這些塑像我覺得與真人相去甚遠,還極盡夸張、做勢之事,所以也不大愿意多看他兩眼。在我看來,“荊浩”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塑像的直白無法給我帶來自由想像、揣摩先生時的那種愉悅和敬重。余秋雨說過,中國傳統文學最多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興亡之嘆、懷古之情。這話我深為贊同,但我還不能像余先生那樣超脫這一境界,還不得不用一些“陳詞濫調”來表達自己的思緒。

    荊浩的故里就在五龍口附近的谷堆頭村,少年時代就在五龍口、王屋山訪師學藝,深受道教宗師司馬承楨的影響。后來因避戰亂,“隱于太行山之洪谷”,自號“洪谷子”。“洪谷”就是現在林州的林慮山。說起林慮山,又想到去年那里游玩的情景,同樣是這樣的雨天,水霧繚繞,飛瀑四濺,那里的山水與這里有驚人的相象,只是氣勢要大的多。荊浩的畫善于用墨,而且“大山大水,開圖千里”,有磅礴的氣勢,這應該與他天天抬頭所見的山水有很大關系吧。從思緒中走出來,回頭一瞥展館對面的山,新雨初停,云霧濛蒙,那也正是一幅極好的水墨畫,我想此時我與荊浩先生當年所見的“山水之象、氣勢相生”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吧。

    看完大殿內荊浩及其弟子的畫影臨摹,便開始研究回廊里的碑刻。有白居易的《游枋口懸泉偶題石上》:“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危磴上懸泉,澄灣轉枋口……”有王惟的《玉真公主山居》:“碧落煙嵐外,瑤臺道路賒……谷靜泉逾響,山深日易斜……”有朱德的《出太行》:“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尉同仇。”我意會的山水之妙,被這幾句詩言傳了出來,讓人看得高興、浮想聯翩。

    出得荊浩展館,走到山道的高處,回望四周,只見水霧漸漸散去,那山那水又露出峻厚、閑淡的模樣,想著荊浩的“可忘筆墨而有真景”之論,聽著遠處“中華獼猴園”傳來的游人的笑聲,我感覺已經將這五龍口獨占了。朋友問現在最想做什么,我說,我想大聲喊叫兩聲,朋友說,我也想。清幽的五龍口回響起了我們的喊叫聲,我希望我們的聲音能傳到遠古,能留在曾到這里游玩的古人們的記憶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濟源市旅游局官方網站 2011-04-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