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長江三峽,北有黃河三峽,黃河三峽集北方山水之精華。
舉世矚目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不僅重新書寫著黃河的歷史,而又神奇地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gè)奇跡——孕育了魅力四射的北國江南——黃河三峽。黃河三峽高峽平湖,港灣交錯(cuò),島嶼林立,山水交融,群峰競秀,水光瀲滟,風(fēng)光旖旎,構(gòu)成一幅北方少有的江南之美、水鄉(xiāng)之秀的壯麗畫卷。難怪人們將黃河三峽與長江三峽稱之為天生的孿生姊妹。
黃河三峽位于小浪底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北岸的濟(jì)源市境內(nèi),總面積40平方公里,自然、人文景觀達(dá)80余處。目前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4A級景區(qū)、國家水利風(fēng)景區(qū)、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十大熱點(diǎn)景區(qū)、中原四大避暑勝地之一。三峽即八里峽、龍鳳峽、孤山峽。八里峽瘦谷連天、峭壁如削,龍鳳峽九曲十折、峽深谷幽,精華地段層出不窮,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秀,宛若江南勝境。
八里峽,號稱“萬里黃河第一峽”,是萬里黃河的最后一段峽谷和黃河主河道中下游最狹窄處。兩岸懸崖峭壁,如刀劈斧削,又稱“八里胡同”。自古就有“八里坪、八里川、八里胡同、八里山”之說,道出了其險(xiǎn)、其雄、其奇、其幽。相傳八里峽乃大禹神斧劈就而成,故又稱“鯀山禹斧”。在這青山秀水間,鯀山、老禹洼、神仙洞、群仙山、文武雙塔、隔山望天、章公背章婆、石人頂石山等鯀禹治水的重要遺跡,以及一個(gè)又一個(gè)蒼桑悲愴的神奇?zhèn)髡f,也許會(huì)把你帶入那個(gè)洪荒肆虐,英雄輩出的遠(yuǎn)古年代 ……
龍鳳峽與八里峽緊緊相連,但景致卻各不相同。一入峽口,猶如進(jìn)入溫柔的江南水鄉(xiāng),碧水彎彎,風(fēng)停水滯,島嶼挺拔,倒影靜立,一切分外清新,頗有“水繞青山山繞水,船在青山頂上行”的詩情畫意。龍鳳峽峽長8公里,九曲十八彎,可劃船、可步行。兩岸奇峰對峙,峽壁峻峰沖天,谷澗怪石嶙峋,流水潺潺,曲徑通幽,潭瀑無數(shù),或大或小,或深或淺,溪流清澈,流魚可數(shù)。
蒼崖蜿蜓去,碧水引路行。情侶島、皇冠島、姊妹峰、兄弟崗、吳家寨、盧家寨、老龍口等等,移步換景,景景不同,引人走過一程又一程,好奇不已。恰似愛情纏綿悱惻,似嬌似嗔,美不勝收,故有“情人谷”之謂。在峽尾有宋時(shí)普救寺遺跡,流傳千年凄艷絕美的《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傳說就發(fā)生于此。謂之“愛情谷”,實(shí)為名符其實(shí)。閑暇之余帶上情侶,乘風(fēng)雨小舟,登情侶島,坐相思石,戲龍鳳潭,臨秋雨池,探桃花洞,看雙龍瀑,依同心樹,其中韻味,何等美妙!
孤山峽山回水轉(zhuǎn),水貫山行,可謂“崖出疑無路,云開別有天”,三步一景,五步一觀,乃黃河三峽的點(diǎn)睛之筆。進(jìn)入孤山峽,就是進(jìn)入奇妙神秘的皇家風(fēng)水寶地,沿碧水前行,左折右折再左折,山水排列三折三進(jìn),石牛灣似三重院落如皇家宮院,逢石湖碧波蕩漾,群山環(huán)抱,宛若蓬萊仙境,恰似石牛灣的天然后花園,石牛灣正中有一石山,狀如臥牛,惟妙惟肖,牛頭向孤山腳下一月牙地回望,這便是典型的風(fēng)水寶地“犀牛望月”了。石牛周圍有旗桿山、雙轎峰、玉璽石,而群峰猶如千盞萬碟擺開的盛宴。相傳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得此風(fēng)水寶地方成就一代之基業(yè)的。孟良寨、焦贊坪、玄天洞、夫子崖等景點(diǎn)情景交融,人文底蘊(yùn)深厚。
在孤山峽盡頭孤山崖頂,一幢白色閣樓紛外醒目,那便是被稱之為“萬里黃河第一樓”的大河樓,大河樓集古今南北建筑風(fēng)格于一身,既有江南之清秀,又有北方之雄渾,與山水和諧交融。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樓遠(yuǎn)眺,但見水天一色,滿山掛翠,大河如帶,游船穿梭,水鳥翻飛,美不勝收。
黃河三峽,峰巒雄崎,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飄渺仙境;高峽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韻。既有南國山水的柔媚與婉約,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與陽剛,集南北山水之大成。蕩舟碧波上,仿佛進(jìn)入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黃河三峽,一軸徐徐展開的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