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懷縣(今武陟)原來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大倉滿,小倉流,但有人拋撒米面,毫不愛惜。這情景恰巧被玉帝調查時發現了,不由龍顏大怒,立即吩咐身邊侍臣傳旨,對懷縣兩年內滴雨也不準降,以示懲戒。
一年后懷縣一片荒涼,沁河干涸,莊稼草木枯死,井水枯竭。渴死、餓死的人遍地都是,幸存的人跪在烈日下苦苦求雨。天上的神仙雖然可憐懷縣的百姓,但誰也不敢違背玉帝的旨意。懷縣傅村南邊的老龍灣里原住著一條青龍,被招在天庭里停職閑居。他每天在天上都能聽見懷縣百姓的哀求,于心不忍,便去求玉帝開恩。玉帝不但不聽,反而斥責青龍說:“你身為天神,不但不懲惡,竟然為他們求情,居心何在?”
青龍悻悻退出。懷縣百姓的求救聲仍滔滔不絕地傳入耳中。青龍再也忍不住了,它張開大口,喝足天河里的水,對準懷縣灑了下去。
“蒼天有眼,終于下雨了,感謝上天,感謝上天。”懷縣百姓的歡呼聲傳入玉帝的耳朵里,玉帝勃然大怒,下令追查違旨降雨的神仙。青龍挺身而出,抗辯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給予訓誡足矣!豈能一概而論,趕盡殺絕!”
玉帝聞言大怒道:“青龍不但違抗朕的旨意,還對朕出言不遜。我要讓你在人間受夠千秋之苦,到金豆滿地開花之時方能解脫。”
玉帝派太白金星把青龍壓在云臺山下。太白金星于心不忍,就搖身一變,化成了一個老年人,給懷縣百姓訴說了青龍被壓的前因后果,讓懷縣百姓設法找到開花的金豆,解救為懷縣百姓降雨而受苦的青龍。
懷縣百姓四處尋找開花的金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沒找到開花的金豆。這一年的農歷二月初二,一位老漢從小董村趕了一頭毛驢去懷縣城趕集。驢背上馱著崩開了個口子的布袋,黃玉米、黃豆撒了一路。老漢回頭一看,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真像金豆一樣。老漢不由心里一亮,來了靈感,跑到縣城集市上告訴人們怎樣讓金豆開花救青龍。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遍了懷縣。中午時分,全縣家家戶戶都把爆開的黃豆花、黃玉米花供在田間路上,然后大家一起跪在地上祈禱上天:“金豆遍地開花,青龍應當解脫,懇請玉帝,大發慈悲。”
正在靈霄殿飲酒作樂的玉帝聽到百姓的呼聲大吃一驚,忙帶領眾神仙到南天門觀望。透過茫茫云層,他依稀看到懷縣大地開滿了金燦燦的花朵,猶豫起來。這時太白金星在旁勸說道:“玉帝陛下,要是不履行諾言……”玉帝想了想,出于無奈,便派太白金星去釋放青龍。
壓在青龍身上的云臺山被挪開了,青龍抬起頭長嘯一聲,張開大口,吸足了黃河水,然后將肚中的水灑遍了懷縣大地。懷縣百姓看到青龍搖頭擺尾的降雨雄姿,在大雨中歡呼雀躍起來。青龍降完雨又回到它的老龍灣舊居的地面上,俯首感謝懷縣人民的解救之恩。
人群中有一位剃頭匠,看見青龍頭上的毛發亂蓬蓬的,很不整齊,心疼地對青龍說:“若不是您違旨降雨解救懷縣百姓,我們早就都渴死了。老漢我給人剃了一輩子頭,今天就給青龍您剃剃頭吧,好讓您齊齊楚楚,精精神神,昂頭挺胸,永振神威。”青龍點頭應允。
自此以后,從古懷縣一直到今武陟縣,千百年來傳下了這個民俗,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婦女們一邊說著古話一邊爆黃豆或玉米花,供于家中;男人們在“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囤流”的歌聲中,帶著兒子去剃頭,叫刮龍毛,以示不忘青龍恩德,祝愿兒子早日成龍。(焦作日報 作者:孫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