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歷史傳說 >> 民間故事 >> 瀏覽焦作

武陟有關四大懷藥的藥效和來歷故事

2013/4/8 9:52:05 點擊數: 【字體:


    董永與張七姐久別重逢,全家團圓,夫唱婦隨,勤勞耕作,一家人過著幸福的日子。但每當想起父親當年重病無錢醫治身亡的往事,便決心多做善事。做些什么善事呢?于是就收集民間單方,為鄉里鄉親們治病。他的這種想法首先得到母親和七姐的大力支持。開始先收集驗方,又采集草藥,晚上親自熬藥、親口嘗藥。到此后來,先后收集了九千八百多個驗方,治好了成千上萬人的疾病。

  當時,小董地方曾經流行一種傳染病,人們稱為 “大家病”。這種病傳染性極強,一傳一大家,一家傳全村,實在厲害。據說,只有吃藥發了汗才能好,否則必死無疑。董永用自己所采集的中草藥熬成大鍋湯藥,讓全村人喝,病治好了。其他村莊也來求藥,真是藥到病除。人們稱他的草藥是“神仙一把抓,不用花錢人人夸。”

  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確保人們身體健康,他除了種田,抽空就上山采集中草藥,并著力于培植藥材新品種,最終他出色地培育了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四大懷藥”。這可成為我們懷縣(今武陟縣)的名貴特產了。

    說起這山藥,原是一種野生山藥。早春發芽,在我們小董一帶,到處都可以生長:荒墳地、堤坡上,比比皆是,發芽后接著長出山藥秧了,很象紅薯秧。到了秋天,秧上結了山藥豆,外形象豆子,大小不一,呈黑灰色,跟羊屎蛋差不多,所以人們又叫它——山藥蛋,這便是它的果實了。以后經過三年培育,成為又粗又長的根莖。

  這第一年春天,先將野山藥豆種在松軟的田里,懷縣這一帶土質很好,人稱“沙和土”,也叫“沙末土”。是沙土和黏土各占一半的土壤,很適合山藥生長。這土壤很關鍵,這懷縣的土壤培育出的懷藥就地道,其他的土質長出的就不是懷藥了。有了好的土壤,栽種山藥豆后,經澆水、施肥,使其迅速長出芽苗來,長葉后抽條形成山藥秧,這秧茂密喜攀沿,到了秋天,就要結山藥豆了。掉在地面上的還會扎下根,就成山藥錐了,這便是來年再種的山藥種了。

  第二年,可將山藥錐用同樣的方法種植在田里,到秋后,又長出又粗又長的山藥根莖了。這成為“山藥栽兒”了。第三年再將第二年收獲的山藥栽種進肥沃的土壤里,經施肥、澆水、除草細心管理。到了冬天收獲時,可以長到一米多長,棒槌般粗細,就象鐵火柱一樣,所以叫它“鐵棍山藥”——就是地道的“懷山藥”了。這“懷山藥”所謂地道,據說它一過長江,味道特別美,藥性大補,敢和人參比,又把它稱為“懷參”。

    地黃原來也是野生的,懷縣一帶,廣為生長。因為它是地下塊莖,又呈棕黃色,故稱它叫“地黃”。味甘且苦,野生多年,塊莖很小,入藥后可清熱去火,良藥。董永把采集到的野地黃在自己的菜地里試種,先耕耘土壤,以懷縣一帶的沙末土為最好,黏土地、沙土地也行,但試種多年,才知道越生茬越好,叫生地。這生地味道鮮美,色澤橘黃,幾年試種,培育出很多新品種。諸如“金狀元”、“小黑葉”“麻繩牽駱駝”等等……所謂“金狀元”是以葉子的形狀象狀元公的紗帽刺一樣,地下塊莖呈金黃色。產量高,塊莖大,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小黑葉”又是以它的葉子略小而呈墨綠色,塊莖往往有三、四個。那“麻繩牽駱駝”,它的得名很有趣:那是因為它的葉子一般,根莖是籠頭象麻繩那樣細而長,最后牽出一個大塊地黃來。董公培育了許多品種來。入藥后,又經火烤焙、九蒸九曬才有“生地”“熟地”之分。藥效也各不相同。

  菊花原是長在太行山上的金黃色的小野菊花。到在深秋季節里,懷縣北面的太行山上,漫山遍野,一片金黃,菊花盛開,芬芳清香,香飄千里。一日董永背著藥筐,跑了四十多里路程,想到太行山上采草藥,只走的人困馬乏,口干了,舌渴了,嗓子冒火了。眼看著前沒有村,后也沒有店,只得爬上高崗四面了望,發現東面山神廟的一側,好象有戶人家。這董永好象在大沙漠里發現了綠洲,找到了希望,他堅持拐彎往東走,誰知,不小心蹬掉了一塊石頭,把自己摔倒了,好半天才爬起來,腿也摔疼了,碰破了皮,趕緊用右手捂住皮,左手揉了起來。看來干啥事都不是那么容易,自己是在平地長大的,走山路可著難呀!看來,走不成了,只好用手爬,他不灰心,終于爬到了山神廟,找到了那戶人家,這戶人家沒有別的人,只住個老婆婆。是從山上打柴回來,見了董永,問其來意,方知他是采藥的。聽說董永渴的難受,才給他溫水,潑了一碗野菊花茶水,董永喝了這碗茶水,雖說有點苦味,頓時清爽可口,喉嚨也不痛了。坐下來攀談起來,問起老嫗,這菊花可否入藥,可否栽種,方知是此山上寶藥。可以試種,這時董永口不渴了,腿不痛了,挖了幾株菊花根放在筐里,回家試種。

  這菊花根,原是野生作物,長在山上石頭縫里,缺水少肥,花朵很小。如今,董公移植在自己的家鄉,土壤肥沃,又澆水灌溉,多年培育終于培育出“大白菊”、“金黃菊”、“懷菊”、“藥菊”、“茶菊”等多種品種。是清熱去火的好涼藥。

  說起“牛膝”,原來也是野生作物。有主根、須根。董永試嘗此藥,有活血化淤之功能。隨后加以培育,出現了大圓核桃葉、大尖葉之分。以須根、育為主根,制藥主要用根,經過炮制,主要可治胳臂腿痛。不管人和牲畜,都可藥用。四川也產牛膝,稱為川牛膝,與懷牛膝各有不同。這就是說水土不同則不同罷了。正如晏子所說的一樣:《晏嬰將使楚》“嬰聞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以上說的“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只有在懷縣、懷州所產的,才能叫懷藥,它才有其特殊的功效。

  真正的懷藥有其獨特的療效和特征,是其他地方的同名藥材所替代不了的。董永墓四周所產的懷地黃掰開都是菊花芯,加工成熟地后無論再干燥,也像果脯似的,摸起來是軟的,吃起來有甜味;所產的懷山藥都是白皮,掰開看其他地方的山藥斷茬扯粘絲,而董永墓周圍產的山藥起白點、無粘絲,其他地方的山藥六斤多成一斤干貨,而董永墓周圍所產的山藥四斤就能曬一斤干貨,藥效也好得多;董永墓四周所產的菊花干后不散朵,格外清香;董永墓四周所產的懷牛膝,條長無杈、皮色潤白,換個地方的牛膝顏色就發黃發灰,藥效也差了許多。

  關于這四大懷藥,還另有神話傳說,說的是董永賣身葬父感動了天庭,七仙女下凡配了董永,玉帝聞知大怒,派天兵天將收七姐逼回天庭,王母見狀甚是心疼,知其已懷了董永的孩子,便想方設法說服玉帝:“咱的小女,已敗壞了家風,已有了董永的孩子,犯了天條,倒不如將她打下凡去,罰他人間受苦去罷。”實際上是想成全自己小女的一段姻緣。玉帝聞言,“準奏”,給王母一個面子,自己也好下臺階。這才讓七姐二次下凡。臨行前王母囑咐乖女兒:“這次下凡,人間多災多難,你要多行善事,懷縣一帶,多有瘟疫,我賜你四種寶藥,解救黎民之苦。”七姐隨謝恩下凡。給懷縣百姓帶來了四種寶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在懷縣一帶,療治瘟病,普度眾生。董永知道這是寶藥,在懷縣一帶開始試種、推廣,明朝以后又從武陟普及到懷府八縣,成為懷慶府(今焦作市)的四大特產了。以后傳到山南海北,馳名天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