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焦作風情 >> 民間習俗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焦作一帶的婚嫁習俗

2013/9/25 17:04:18 點擊數: 【字體:


    婚嫁是人們一生中的頭等大事,自古至今,飲食活動都是婚禮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焦作一帶,婚禮宴的第一宴則是訂婚酒。尤其是在農村,不管是男女自由戀愛,還是經過媒人的穿針引線,男女雙方經過頻繁的接觸和了解,戀愛關系逐漸趨于穩定,男方都要舉行訂婚宴。訂婚那天,小伙子先攜姑娘去商店選擇婚慶禮品,購過禮品后,男方要設宴招待姑娘及其家人,陪姑娘參加訂婚宴的一般是姑娘的姐妹、姑、姨、舅母等。訂婚宴男方盡可能地慷慨大方,爭取使女方家人滿意。吃過訂婚酒,就表示雙方的婚姻關系已經確立,沒有特殊的原因,婚姻關系絕對不能解除,民間往往把它看得比法律還重要。

  結婚前的第二宴是擇期酒,這是雙方家長協商嫁娶日期的宴席。在焦作一帶,姑娘出嫁時,父母不能陪同,所以商量婚期的那天,是雙方父母正式見面的一次機會。有的地方是男方父母持酒菜、果品等禮物到女方家去協商,有的地方則是設宴請女方父母來。如果男女青年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商定婚約的媒人也要到場。吉期擇定,大家要高高興興地品嘗美酒佳肴。不管貧富,宴席上必有一條鯉魚,表示對女方父母養育之恩和媒人熱情幫助的答謝。在豫西有些地方,婚期擇定以后,男方還要托媒人給女方送去紅帖及數百把馓子,女方則將這些馓子分送給親友,作為姑娘出嫁日期的通知。豫東有些地方不送馓子而送龍鳳餅。所謂龍鳳餅,即是二兩重的橢圓形、帶有龍鳳呈祥圖案及紅點的月餅。有些地方既不送馓子又不送龍鳳餅,而是送禮肉。女方有幾家至親,男方就送去幾塊禮肉。禮肉多為五花豬肉,每塊三五斤不等,女方則將男方送來的禮肉分送給親戚家,作為出嫁日期的通知。姑娘的親戚接到出嫁日期的通知后,有的地方在婚禮前,親戚們還要帶些米、粉條和其他禮物去看出嫁的姑娘,這種禮儀活動稱之為“添箱”。還有些地方,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街坊鄰居要給姑娘送餃子,一般是一鍋拍,餃子捏得又好又小,有的只有瓜子一樣大。這些餃子多由姑娘的父母煮熟后,和送餃子的鄰居一起分食,以此表達他們的祝賀之意,期望第二天婚禮順利。

  在民間,出嫁姑娘婚前有吃煮雞蛋或雞蛋茶的習俗,女方父母還要烤些千層餅給未來的女婿吃,寓意婚后不要見異思遷、忘恩負義。這一習俗,據說與司馬相如有關。相傳,西漢才女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傾心相愛,二人沖破重重阻力結為夫妻。婚后不久,司馬相如辭別愛妻,赴長安做官。自此一別,五六年杳無音信,卓文君望眼欲穿,心急如焚。司馬相如從小愛吃大餅,卓文君精心烙制成里里外外能分出幾十層的千層餅,派人去長安送給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見到這千層餅后,愧疚萬分,急駕車馬,將卓文君接到長安。

  迎娶之日,男方要帶食盒去迎親。食盒也叫“飯禮盒”,取“六六大順”之意,一般里面要裝六封果子、六串柿餅、六塊糖、六斤好酒、六種蔬菜、一塊帶六根肋條的豬肉和菠菜、蓮菜、蔥等蔬菜,意為希望夫妻感情四季常青;蓮菜表明婚姻美滿,夫妻心心相通;干鮮果品、糖、柿餅等,盼望夫妻關系甜甜蜜蜜,婚禮吉祥順利;酒,諧音“久”,祝愿夫妻天長地久、白頭到老。食盒中的禮肉,稱為“離娘肉”,是頭等重要的禮品。

  說起離娘肉,民間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老太太,只有一女,老伴很早去世,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女兒出嫁時,母親想到自己以后孤苦凄涼的生活,抱著女兒放聲大哭,久久不肯讓女兒離去。女兒心疼母親,也遲遲不肯上轎。(呂世范 李慶保 張小漢)

  娶親的人急中生智,到肉坊買了一塊豬肉,勸老人說:“女兒大了,總是要嫁人的,割你一塊心頭肉,再給你補上一塊。你吃了這塊肉,心里就不難受了。”這樣連哄帶勸,總算讓姑娘上了花轎。從此以后,凡男方到女方迎娶新娘時,怕丈母娘攔住女兒不讓走,總是要帶上一塊肉,漸漸地便形成了送“離娘肉”的風俗。

  迎親時還有拴雞子的習俗,就是男方要帶上一只大公雞,由專人抱至女家,回來時再從女家抱來一只母雞。此俗是從古時候的拴大雁演化而來的。大雁從小一公一母配成對,形影不離,二者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則終身不再婚配。以雁作禮,父母希望兒女們像大雁一樣愛情專一、琴瑟和鳴。傳說以前有個叫張大別的人,平時專愛打別。成婚時別人拴大雁,他偏要拴雞。女家見他送來一只雞,就回了一只雞。誰知,婚后小兩口恩恩愛愛。由于“雞”、“吉”同音,取個吉利,于是人們都學張大別,改拴大雁為拴雞了。

  在民間,姑娘出嫁時還有帶隨身飯的習俗。隨身飯是姑娘出嫁前,由娘家備好,成婚當天,讓迎娶的花轎或汽車帶走。到男家后,頭三天都是由婆家嫂嫂熱給新娘吃。隨身飯有帶菜、肉、面條、餃子的,也有帶“富貴饃”的。有些地方不帶隨身飯,而由娘家弟弟在結婚頭三天內天天去送飯。過去姑娘出嫁,母親牽腸掛肚,怕女兒到婆家后吃不好,男方理解娘家人的心情,允許女方再為女兒安排三天飯食,于是便形成此俗。如今雖然已失去了它的原始意義,作為象征性的禮儀活動仍然在民間繼續被沿襲下來。

  婚禮舉行的當天中午,男方都要舉行隆重的婚宴,使婚禮達到高潮。各地婚宴習俗不同,有的講究二六席,即六葷六素,有的地區為二八席,即八冷盤、八熱菜,還有的地方講究三八席,即八個冷盤、十六道熱菜,還有十六盤十碗的。婚宴中必有黃豆芽一盤或一碗,此菜稱為“扎根菜”,意為讓新娘在婆家扎根,不要掛念娘家。宴席時女方的主送客一定要請上座,男方不分長幼,統統為陪客。酒菜上齊,人們都要站起來,先由陪客中的長者,用中指蘸酒在桌子上點三下或將杯中的酒倒在地上一點,以示敬天、敬地、敬祖先,然后一飲而盡。然后,客人和參加宴會的人都仿效喝干這第一杯酒。酒過三巡,新郎執酒壺,新娘端酒杯,由司儀帶領,從長輩開始,依次敬酒三杯,俗稱喜酒不醉,每人必喝新娘的三杯酒。婚宴的最后一個菜是雞蛋湯或丸子湯,戲稱“滾蛋湯”、“沒趣湯”,意思是菜已上完。這時客人們便不再喝酒了,主人在送客,不能自討沒趣。

  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回門這天中午,岳父母要置辦酒席招待女婿,新婿是貴賓,坐上座,女方的至親當陪客。酒宴的主食必有餃子,新娘的嫂嫂們愛開玩笑,常在餃子里包一些辣椒、稈草之類的東西,想讓新郎吃到后狼狽不堪,洋相百出。有些地方,新女婿在酒宴將要結束時,趁人不備,要偷走宴席桌上的一雙筷子和一個花饃。筷子是快得子之意;花饃又稱花子,即表示生孩子要花著生,男孩、女孩都有。

  新娘回門時,女婿都要給岳父母帶去豐厚的禮物,一般是糖、酒、糕點、雞等四色禮,有的是帶麻葉兒,也有的是帶油炸大長饃,而豫西南回門時則要抬食盒,內放四條豬腿,這叫有腿來、有腿去,親戚之間要常來常往。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10-09-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