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他以《授時歷》影響世界天文史——許衡與焦作許園

2013/10/23 17:25:23 點擊數: 【字體:

他以《授時歷》影響世界天文史——許衡與焦作許園

許衡墓冢呈圓形,直徑16米,高約7米,底部用青石砌筑。經過季節輪回,墓冢上的凄凄荒草已經枯黃。


    許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學家,被譽為“元代一人”和“朱子后一人”。許衡和郭守敬等人發明和研制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早了300年。公元1281年,許衡葬于焦作市中站區李封村。歷經700多年的時光打磨,許衡墓現狀如何?

    □東方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授時歷》

    在焦作市中站區許衡街道辦事處李封一村村頭,許克勤老人在地里忙著農活。

    此時,時令已進入深秋,玉米等莊稼已經收割完畢,田地里顯得空曠了許多。許克勤的眼前,盡是蕭然秋色。

    但在許克勤身后的不遠處,兀自矗立著一座紅墻圍地的許園,在村莊田舍間,顯得尤為醒目。雖然上午的秋陽依然燥熱,但挺立在許園里的一棵棵松柏,卻透著冷峻和森然。

    對于許園,許克勤懷有一種近似虔誠的情感。

    許園,是許衡的長眠之地。許衡,字仲平,學者稱之為“魯齋先生”,他是元代的大儒。

    許衡從步入仕途到病逝,歷經27年,他任過京兆提學、太子太保、國子祭酒、中書左丞、集賢大學士、教領太史院事等官職。許衡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先后8次辭官。

    許衡,也許已經被人們遺忘在記憶深處。但是公元1280年,他和郭守敬、王恂等人研制出的《授時歷》,卻在世界天文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他們測算出一年為365.2425天,這個數字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只差26秒,比現行公歷早了300年。《授時歷》在我國沿用了300多年,朝鮮、越南都曾采用。

    謚號“文正”

    許園山門、拜殿等建筑綠瓦覆頂,沉穩雄渾,再加上門口這對威武的石獅子,盡顯王者之氣。

    除了密植的蒼翠的松柏外,許園里到處是艷麗的紅色,紅墻、紅柱、紅門、紅窗,就連房頂內絢麗的彩繪也大紅大紫。凡此種種,都在昭示墓主人的特殊身份。

    十一假期過后,許園開始閉門謝客,李師傅在用紅漆粉刷許衡墓園內的門窗。

    今年5月初,許衡墓晉升為“國保”,焦作市有關部門將于10月下旬在這里舉行一個慶祝活動。屆時,這位中國十三世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將再次走進公眾的視野。

    《授時歷》完成后不久,許衡于公元1281年3月2日在李封村病故,終年73歲。

    許衡辭世后,許衡長子許師可立“大元故資善大夫中書左丞許公墳”碑一通,碑陰為“塋域之圖”及說明。同年,元世祖敕賜墓田120畝,建享堂3間,牌坊1座。

    當時,許師可撰寫的《塋域之圖》碑記載:“墓地外方,東西橫直三百零九步,植木為林,以壯神靈棲息之所,外余贍墳地三百畝。”可見,當時規模之大。

    大德元年(公元1297元),元成宗謚號“文正”,后追封許衡為魏國公。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對謚號“文”及“文正”的解釋是:“道德博聞曰文,靖共其位曰正。”也就是說,能夠被賜予“文正”的官員,生前不僅德才兼備,而且恪盡職守、忠君愛民。

    元代殘碑猶存

    如今的許園,占地面積僅有20畝左右,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氣勢和規模。

    據70多歲的許克勤老人回憶,解放后,許園占地幾百畝,內有上千顆粗大的柏樹。可惜的是,“文革”時這些柏樹都被砍掉了,許衡墓也遭到破壞,只剩下埋在地下的墓室,景況日漸蕭條。

    許園管理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東方今報記者,拜殿前原有元順帝敕賜、著名學者歐陽玄撰文的一通巨型雕龍四棱形“許衡神道碑”和清乾隆皇帝派戶部右侍郎伍齡安致祭許衡墓立的一通“御祭碑”。“文革”時,這兩通石碑也遭毀壞。

    現在,拜殿前豎立的這兩通石碑是2003年依照原樣復制的。

    東方今報記者在許衡墓旁,看到了數十塊許衡神道碑殘碑,雖然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雨侵蝕,但上邊雕刻的部分碑文清晰可辨。

    碑文中說:“ ……河內許先生以天挺之才,得圣賢不傳之學,上接周公、孔子、孟軻以來數君子之道統,而為不世出之臣 ……”從碑文中可見元順帝對其評價之高。

    乾隆十五年農歷九月二十五,乾隆路過懷慶府時,讓戶部右侍郎伍齡安到李封村許衡墓前宣讀其親筆祭文。祭文大意是:許衡天資過人,學術真醇,見識不受當時的局限,有超乎世人的才華,為朝廷制定朝儀、建立官制,使元廷繼往開來,規模宏大,使華夏文化未被湮沒……

    更名“許園”

    許衡生在新鄭許崗村,晚年遷居焦作李封村。所葬之地許園,與李封村相距不遠。

    1982年,許衡墓被公布為焦作市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許衡后裔集資20多萬元,對其進行修繕。

    2000年9月,許衡墓成為“省保”單位。2003年,焦作市中站區政府投資130萬元,修建山門、拜殿、廣場、圍墻等,并將其更名為“許園”,還成立了許園管理處。

    現在的許園松柏參天,肅穆莊嚴。山門飛檐高聳,兩側楹柱上刻著“山陽鴻儒光照日月,元代重臣名垂千秋”字樣,山門背面門檐匾額上刻著“道接程朱”四字。

    山門之后是面闊五間的拜殿,拜殿中立著一尊許衡的漢白玉雕像。拜殿正中檐下懸掛“朱子后一人”匾額,語出明代理學大師薛瑄的《許魯齋先生贊》:“朱子之后,一人而已。”

    拜殿之后,便是許衡墓冢。墓冢呈圓形,直徑16米,高約7米,底部用青石砌筑。經過季節輪回,墓冢上的凄凄荒草已經枯黃。

    墓前立著一通“元儒許文正公墓”石碑,石碑嵌在一座碑亭中,碑亭上方用彩瓦蓋頂,并有簡單的裝飾圖案,頗顯滄桑凝重之氣。

    許衡墓對面為神道,兩側立著幾尊石人、石獸。石人文東武西,手持笏板和兵器,系元代遺物,它們就這樣默默地佇立了700多年。

    墓冢四周,柏樹上棲息著的一些不知名的小鳥,在叫個不停。碑樓上方長著的一棵小樹,也在隨風搖曳。

    一如700多年來人們在傳頌圣賢遺風,余音不絕。【原標題:他以《授時歷》影響世界天文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13年10月21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仲山甫與樊城(上)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