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令中國文學界風光了一把。至此,亞洲獲此殊榮的作家增加到四位,其中1968年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不僅是一位作家,同時也是一位藝術鑒賞家,作為一個日本人,川端康成最推祟的畫家卻是兩位中國畫家,他在《花未眠》一文中這樣寫道:“李迪、錢舜舉也好,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也好,許多時候我們是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這里所說的錢舜舉就是元代畫家錢選,而李迪則是一位南宋畫家,“宗達、光琳、御舟以及古徑”指的是幾位日本畫家。這兩位畫家都有作品被珍藏于日本,如李迪的作品《紅白芙蓉圖》就珍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還被日本政府授予“日本國寶”的桂冠。
李迪,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南宋院體花鳥畫最具影響力的畫家。北宋宣和時為畫院成忠郎,南宋紹興時復職為畫院副使,歷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1162-1224年),活躍于宮廷畫院幾十年。李迪所處的時代,在宋徽宗之后。徽宗趙佶雖然不是一個好皇帝,但確實是個名符其實的藝術家,他對中國畫史的貢獻是無人能取代的。他不僅創(chuàng)作、保護并整理了大量傳世佳作,其在位時還將畫家的地位也提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位置。宋徽宗建立了翰林書畫院,即當時的宮廷畫院。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曾刺激出許多頗具新意的創(chuàng)意佳話。如題目為“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畫深山寺院飛檐,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只畫了一個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題為“踏花歸去馬蹄香”,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只畫了一人騎馬,有蝴蝶飛繞馬蹄間,凡此等等。這些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畫意境的發(fā)展,使得中國畫在藝術上大大超越了唐代。
李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成長起來的,雖然南宋時期的國力已無法與徽宗時期相比,但卻沿襲了北宋尊祟畫家的傳統(tǒng),這使得李迪可以自由地發(fā)揮其才能。李迪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宋代宮廷花鳥畫的特征,基本保持北宋工細寫實的畫風,如注意特定和瞬間的意境和情態(tài)的表現(xiàn),構思新奇、主題鮮明、描繪生動、筆墨精妙、手法多樣,給人以清新優(yōu)雅之感。尤其重視對動植物形象情狀的觀察研究,他筆下的花草樹木,務求生動逼真、合情合理、一絲不茍,反映出宋代宮廷貴族的審美特征。
由于李迪在畫史上的祟高地位,其作品被歷世歷代尊為“神品”而珍藏,故其傳世作品數(shù)量較多。其作品也歷來成為畫家爭先仿效的對象,很多名家都仿過李迪作品,可見李迪對后世影響之大;同時也有一些別有用心者用各種手法造出了大量的假“李迪”,這些從各大拍賣會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蹤跡。縱觀近十年各地的拍賣會,屬“李迪”款的作品不斷涌現(xiàn),在此擇其數(shù)幅,與傳世作品略作對比,以助讀者鑒別真?zhèn)巍W髡撸鸿鬈酰兾鳎驹瓨祟}: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