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焦作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開——讀《秦寒光油畫》

2013/10/16 18:08:31 點擊數: 【字體: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開——讀《秦寒光油畫》
青山依舊在。(油畫) 秦寒光 作


    今夏的一個傍晚,屋子里依然悶熱,像往常一樣,我拖把躺椅在院子里一邊看著報紙,一邊等著入夜的一絲涼風。這時看見一米八高的秦寒光老師手里拿著本書緩緩而來,他面帶笑容地說:剛剛郵寄過來幾本樣書,送你一本做個留念……翻著沉甸甸、還散發著淡淡油墨香的《秦寒光油畫》,我們攀談到深夜。送走秦寒光老師,不由得聯想起彼此之間30多年的忘年之交……

    我與秦寒光老師相識在30年前。那時我在市委宣傳部工作, 一次有幸與秦寒光老師一起去博愛、濟源出差,同去的司機在小鎮路邊買煙,因煙已霉變而爭執起來,被小販伙同三、四個人打得滿身是血(后來聽說那人是當地一霸、無人敢惹)。在邪惡面前,秦寒光老師臨危不懼、挺身而出(那時秦寒光老師已近天命之年),以他特有的氣質,竟令其懾服。他那種正氣凜然、俠肝義膽,令我對眼前這位文化人有了重新的認識,進一步增添了對其秉性、人品敬佩。此后,由于工作關系和個人愛好,我同秦寒光老師常常是“對酒話肝膽,品茗悟禪機”,由相識到深交。由于義氣相通,舉止接近,從此結下了忘年之交。

    秦寒光是我市著名的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36年生于焦作街大槐樹下一秦姓大家族,在這個近似移民的新興城市里,他可謂是地地道道的老焦作人了。早年他和油畫大家靳尚誼學油畫,一學就是40年,像苦行僧一樣為藝術攀爬著。聽他說,年輕時每隔些時日他便不遠千里攜畫赴京求教。尚誼老師教學十分認真,容不得半點馬虎,他對畫審視后一一指出優劣,凡不妥之處務令速改,有時被批得“體無完膚”,使你無地自容,倍感汗顏。去時總是感覺良好,自以為“天衣無縫”,回來后仔細咀嚼所教,再看所畫,竟是“滿目瘡痍”。而每去一次都成為學業上轉折、升華的一個里程碑。靳尚誼把他在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曾兩次榮獲斯大林獎金)在中國開辦的油畫培訓班中所學的一套系統的油畫知識、技法系數傳授予他,甚至還把他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許多獨到的技法也陸陸續續傳授予他,使其較快地掌握了色彩冷暖和體面空間關系的運用。這種言傳身受,使他如鯉魚躍龍門般地躍上了一個較高的臺階。至今他還記得,在靳尚誼家的客廳里,當時全國很有權威的幾位藝術大家對他說的話:“從你的畫中可以看出,你對故鄉有著真摯的感情,色彩也很生動;看來你不拘泥學院派“一脈相承”,而是拿來主義,吸收了許多人的畫法,畫起來就自由多了。這些都是很可貴的,要堅持下去”;“藝術品一是要真,感情的真、藝術的真;二是要表現自由;三是要完美”;“一個太行山,一個煤礦就足夠你畫上一輩子了,千萬不要貪得天邊月失卻手中珠,年輕人好好用心畫吧……”。至今,這些話一直激勵著他,走自己路,畫家鄉的畫。能得到靳尚誼、聞立鵬等這樣的好老師長年親手指點,可謂三生有幸矣!

    秦寒光老師1960年由省會調入我市文化館從事油畫創作,源于從事攝影編輯和文化館的工作性質,他“近水樓臺,如魚得水”,可以經常下到農村、工廠,在活躍工人農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時,體驗基層生活創作。而立之年,他曾組織全市20余位畫家,自帶行李、畫具、拉著平車徒步而行,到田間地頭、農田水利工地實地寫生。他在農家吃派飯、繳錢、交糧票,打地鋪睡牛圈,生活雖苦而自得其樂,除了畫風景還為農民畫像。那時還是人民公社,被畫的社員耽誤勞動,隊里還給記工分。他們也因被畫而感到光榮。此行兩月不僅提高了畫家的水平,還為焦作開創了寫生先河,形成了日后長年寫生的良好風氣。在他和同志們的努力下,焦作整體繪畫素質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省里曾三次頒予他組織輔導獎。歲月和汗水已為他贏得了豐碩的回報。多年來有400多幅作品見諸于國內外報刊、畫集或展廳,且屢獲大獎;有300幅作品在報刊上發表,展出或輯入畫集。三次獲首展一等獎,數次參加全國美展,如:全國第九屆油畫展,兩次入選全國《群星獎》。并出版油畫、散文、攝影等著作5部。前《蘇聯婦女》畫報曾辟專欄介紹其油畫;9幅精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還有油畫、散文、攝影5部專著出版。

    60年來,雖寒來暑往,世殊事異,為了這片熱土和鄉親鄉音,他目無旁騖地安心潛修,在家鄉的藝術源頭上細心開拓。年復一年地拎著干糧背著畫箱,漫游高山闊水,尋覓世間真情,修行潛學,不事張揚。矢志不渝磕磕絆絆地走過了半個世紀的丹青之路,哪怕是山重水隔千難萬險也再所不顧,那寒窗走筆,青燈苦研,似苦行僧般地苦修苦行,也無悔無憾。即使省廳數次來人催他回去工作,省出版社也聘他任編輯,他都一一謝絕了。他登太行、渡黃河、過長江、下江南,也曾泛舟洞庭、激流三峽、跋涉川甘、賞北國風光。其間孤獨與落寞,艱辛與樂趣,感慨與激動整整消耗了他的大半生。他在藝術的源頭細心挖掘,即使“古稀”之年兩鬢霜染,也不敢稍有懈怠,亦不畏艱險攀登上青藏雪域高原,其畫集后記《露重飛難進》多有記述。

    他一生崇尚“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畫風追求有真情實感和鄉土情愫。他的畫多山野林莽,田間村頭,具有菜根味,散發著原始淳樸的自然美。很多人看過他的畫,都說其中有“靜”的詩意,多以“感情真摯,色彩生動,表現自由”而推評。讀其《秦寒光油畫》等可略見一斑。

    法國畫家馬克西莫夫在油畫培訓班曾對學子們講過,一個只有畫技沒有學識、思想的人,是一個畫匠而不是畫家。對此他深有感觸。正如他在某大學講學時說:“我是從小在父親的藏書喂養中長大的,起初只限于中外文學、詩歌、戲劇名著,后又喜歡美學、哲學、歷史……博學強記,涉獵廣泛”。他還銘記黃庭堅說過的:“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心中,對鏡面目可憎,向人語言無味……”。他總覺得,有書真富貴,日有書看我不窮的感覺。我們也看到有些人,起初畫得很好,進步很快,待到了一定程度卻不行了,為什么?大概是他心中只有紅黃藍黑白灰,卻視而不見文化學識的修養功夫吧。試看那些大師,哪一位學問淺薄呢?對此他引以為戒,常常勉勵自己,向藝術大師們學習看齊。他“寧固窮以濟意,不委屈而累己”,心系一處,樂此不疲地用畫筆去尋找那種被現代人日漸疏略,然確實凈化世風、完善人性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的啟示。怨悔皆止于此矣!這大概就是“心有詩文氣自華”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3年10月16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郭熙:《早春圖軸》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