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中原一絕”——高抬火轎

2013/4/16 14:25:17 點擊數: 【字體:


“中原一絕”——高抬火轎


    開欄的話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搖籃和根基。焦作古稱山陽,又稱懷川。懷川大地的5000年是文化閃爍、歷史輝煌的5000年,4071平方公里的懷川大地有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美麗動人的傳說,勤勞、智慧的焦作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許多流傳于世的民間藝術和名勝古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民風。
  
    焦作的歷史文化讓每一個焦作人為之驕傲,為之自豪。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方面,我市已擁有9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6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代表傳承人有國家級12人、省級34人、市級123人。我們有義務將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宣傳好、保護好、發展好,并傳承后世。為此,本報自今日起開辟《文化瑰寶懷川行》欄目,介紹我市的文化奇葩,歡迎廣大讀者提供有特色的文化項目線索,讓我們一起分享文化大餐。
  
    近期,在沁陽市山王莊鎮萬南村,高抬火轎的市場化運作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許多村民見到熟人便會說:“孩子結婚,公司慶典,要想成為亮點,就用高抬火轎這種形式來試試。”
  
    作為被稱為“中原一絕”的大型民間集體舞蹈藝術,高抬火轎于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高抬火轎發源于萬南村(古稱萬善鎮),可追溯到唐宋時期。當地居民自古以來就有踩高蹺、抬花轎鬧新春的習俗,這種習俗在明代得到了脫胎換骨的發展。當時,明鄭藩王子朱載堉七疏辭爵后隱居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下著書立說,萬善鎮自然是他經常游歷的地方。朱王子十分同情被稱為“下九流”的抬轎夫和嗩吶手等民間藝人,竭力為他們爭取地位,并大膽地把踩高蹺和抬花轎兩種民間表演藝術結合在一起,精心設計出了踩著高蹺抬花轎的表演形式。他的初衷就是要讓人以仰視的角度高看轎夫,用藝術的表現手法來提高轎夫在世人眼中的地位。隨后,朱載堉不斷對其進行改進,將白天表演改為夜間表演,將花轎改為火轎,把原來的布轎改為紗轎,轎的周圍插上蠟燭,轎頂鑲嵌上能噴射出彩色火焰的龍頭,寓意財旺,象征著一年里百姓的生活紅紅火火。
 
    由于種種原因,幾十年來,高抬火轎這種獨特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中斷了,許多精彩的節目及絕技也隨著老藝人的相繼謝世而幾近失傳。
  
    據萬南村黨支部書記劉新成介紹,在國家保護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政策和行動的鼓舞下,萬南村的老藝人敞開了心扉,與村干部多次商議,決心重振高抬火轎藝術。2006年6月,萬南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僅用短短兩個月時間便將瀕臨失傳的高抬火轎基本恢復原貌,并利用各種節慶在多種場合進行表演。2007年春節期間,他們參加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會演,贏得了陣陣掌聲。2007年4月,萬南村代表河南省參加由中國群眾文化學會和河北省邯鄲市政府主辦的中原四省第二屆中原民間藝術節,高抬火轎在燕趙大地展示了絢麗的風采。
  
    如今,在萬南村,學踩高蹺、表演高抬火轎蔚然成風。走進萬南村,就會看到有孩子踩著高蹺走來走去,嬉戲玩耍。山王莊鎮中心校萬善學校已經將踩高蹺列入教學課程,并聘請經驗豐富的教練進行輔導。“我們已經成立了萬南村高抬火轎演藝公司,不僅要繼承好高抬火轎這一古老藝術奇葩,而且還要發揚好,進行市場化運作。”話語中,劉新成對高抬火轎藝術的發展充滿信心。
  
    壓題照片  沁陽市山王莊鎮萬南村的“高抬火轎”。本報記者 楊帆攝 (本報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焦作日報數字報 2010-04-08 作者:王龍卿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