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是名窯,紫定是名瓷——在名窯與名瓷面前,當陽峪窯難以“立身”;“比定窯、汝窯更有魅力”的當陽峪窯,何時“獨立”于陶瓷之林?
兩宋乃至金元,并沒有紫定色瓷的記載;有記載的,只是定州“紅瓷”與“紅玉”瓷器。
誰發現了當陽峪“窯神碑”
1949年后,最早考察當陽峪窯的中國學者,是陳萬里先生。
陳先生認定當陽峪“窯神碑”,“實在是一件最重要的文獻”。
是陳先生發現了“窯神碑”嗎?
“不少人說陳先生只來過當陽峪一次,這是不對的。當陽峪村的韓樹人先生,生前曾對我提起陳先生在1951年前后曾兩次到過當陽峪,他都陪同考察。”焦作市當陽峪窯研究專家陳北朝先生說,“不少人說‘窯神碑’是陳先生發現的,其實要說發現者,還是韓樹人先生。”
韓先生因為成分高,被部隊清退回家。他有文化,發現在寺河匯入甕澗河的地方,也就是圓融寺東200多米、娘娘廟附近的一口古井上,躺著一通古碑。這通古碑,就是陳先生在《談當陽峪窯》中所寫的“窯神碑”:“我于1951年去過當陽峪,我首先要介紹的是當地一座破敗不堪的窯神廟里,有一通崇寧四年(宋徽宗年號,公元1105年)的碑記。原石現在廟外壁間,已斷裂為二,名稱是‘懷州修武縣當陽村土山德應侯百靈廟記’……”
從陳先生“此次曾把去年所拓得的拓片,做了一次校對的工作”看,韓先生所言真實不虛。
從1962年拍攝的“當陽峪村窯神廟及碑”老照片看,一棟三間古殿前,似立有兩三通石碑。
兩三通石碑中,當有“窯神碑”。但這個古殿,是不是陳先生所言的“破敗不堪的窯神廟”,大可懷疑。
“‘窯神碑’是韓先生從300米外的古井上新移到這座古殿之前的。”陳北朝先生說。
如今,這座古殿已經被毀掉,“窯神碑”立在一間新起的不足8平方米的水泥小屋內。它的右下方,是“國保”單位當陽峪瓷窯標志性古窯遺址。
一條柏油馬路,將“窯神碑”與當陽峪古窯遺址分開;馬路中間,立著一尊毛澤東塑像;“窯神碑”、當陽峪古窯、毛澤東塑像的后面,是當陽峪村。
路旁“當陽峪村情介紹”寫道:當陽峪村是聞名于世的宋代瓷窯遺址,1963年被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獨樹一幟的絞胎瓷蜚聲海內外。2002年成立的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集研究、生產、收藏為一體,其研究開發的現代絞胎藝術瓷,極具觀賞與收藏價值,再現了當陽峪古陶瓷輝煌。
位于村西的圓融寺,是禪宗六世祖神秀親傳弟子——稠禪師建造的。2002年以來,佛家弟子釋果建大師引資開發修繕圓融寺,斥資數千萬元修建藏經閣、法堂等,朝山拜佛者成千上萬,香火鼎盛。
“禪宗六世祖神秀親傳弟子——稠禪師”——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呀!
但是,民間敢于“整合”、善于“整合”。
將“窯神碑”與三間古殿“整合”在一起,大概與“禪宗六世祖神秀親傳弟子——稠禪師”相類。
這種“整合”,竟讓陳先生深信不疑,以為“窯神碑”的所在就是“窯神廟”。
“‘窯神廟’究竟在哪兒,現在誰也說不清了。古井所在之地,后來開了磚瓦場,地形地貌,破壞殆盡。”陳北朝先生說。
古井所在之地,處在通向圓融寺、當陽峪“瓷谷”的山口。
窯神古廟,當不遠古井,當在交通要沖,當與山口陸路水路為鄰。
“傳說中的當陽旗,就在這兒飄揚。”陳北朝先生說,“這兒曾發現過插旗的礎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磁州窯系諸窯之冠”當陽峪窯遺址。【原標題:"不似官窯,勝似官窯--當陽峪窯"系列之一 "磁州窯系諸窯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