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長秀 通訊員 龍邦 文圖
1
龍鳳燈“舞”進央視
毋啟富是經過國家認定的蘇家作龍鳳燈三名傳人之一。說到一個農村普通傳統文化項目能走進央視直播節目,他顯得很自豪。1月28日下午,博愛縣蘇家作龍鳳燈表演隊的200多名演藝人員和12條龍燈、3只鳳燈、20只云燈、40只各樣鳥燈,伴著強勁的鼓點,豪邁地“舞”進了央視直播《尋找中國龍》節目。毋啟富說:“《尋找中國龍》節目從14時開始,共表演了‘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和‘百鳥朝鳳’,直播時間有一個小時。”
2
整套道具存了20間屋
200年前,蘇家作藝人毋黑旦,根據民間傳說故事將龍燈和鳳燈有機地融合,首創了“龍鳳共舞”的龍鳳燈,自此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蘇家作龍鳳燈。蘇家作龍鳳燈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毋啟富介紹道,蘇家作龍鳳燈編排有龍鳳呈祥、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游戲鳳、劉海戲蟾等有故事情節的燈舞。全部表演下來,需要演藝人員多達700人,有40條龍,最長的單條有40米,小龍最長能接到80米長,整套道具目前在20間屋子里存放。
3
龍年讓龍鳳燈更燦爛
蘇家作龍鳳燈,在焦作當地是每年春節期間必演保留節目。今年已69歲的毋啟富始終為龍鳳燈的傳承而操心。他說:“目前村里重點培養了4名接班人。”此外,今年還要邀請有關專家,精心打造一本龍鳳燈連環畫冊。
毋啟富介紹說,去年,蘇家作村制定了“龍鳳燈發展五年規劃”,要建設一個龍鳳燈文藝展覽館,使龍鳳燈的技藝,由靠口耳相傳的傳統老辦法,逐步過渡到圖書、視頻影像等現代傳播手段,讓后人能更直觀地領略到龍鳳燈的特有技藝和獨特的魅力。【原標題:龍飛鳳舞200年蘇家作依舊燈火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