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士鋒:“油”路人生
人物檔案<<<
苑士鋒,鄭州市鑫苑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長
和苑士鋒聊天,你會覺得他的坦誠和熱情像一位老朋友。一口濃厚的開封方言,擋不住他天馬行空式的情感表達。不動聲色的冷幽默,讓原本嚴肅的事情,從他口中表述出來,平增了幾分搞笑意味。
他是復雜的商業社會中不“裝”不“端著”的少數人。
關于苑士鋒,我們關心的是,一個從社會最底層出來小學五年級畢業的農村娃,如何把食用油賣到了鄭州,開啟“油”門人生,并在鄭州駐扎下來,注冊成立公司,使之成為河南食用油領域同類企業中的佼佼者。
他也經常被各界朋友邀請到大學、社會團體的類似“夢工廠”中講述發家史。這一次,他不介意地告別我們,他去山東找“油源”買車票時,對著售票員,把“淄博”大聲地念成了“溜博”。
他的坦誠,直接挑戰著他對生命里程的尊重。走進他的辦公室,你能看到赫然擺放著的生命倒計時臺歷:還有43年。
其實,苑士鋒也才不惑而已。這個草根創業者總是給別人帶來歡樂,但他以這樣一種形式,表明自己有勇氣接近人世間一切真實。
“賣油天才”闖鄭州
苑士鋒出身“香油世家”,從小幫助祖父、父親炒芝麻制小磨香油。
12歲時,他批發冰棍賣。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筆生意。苑士鋒又嘗試著批發香煙、豆腐等,走街串巷地賣。有一次,他走得太遠,迷路了,半夜才摸到家。
他14歲輟學后,父親說,“我磨點香油,你胡亂跑(去賣)吧!”
15歲那年,他和一個大他20歲的鄰居,騎著自行車到開封賣油。不幸的是,有人以假香油為由,折斷了秤,扣押了香油。在民警的幫助下,苑士鋒才要回香油。他決定,再也不來開封了,轉到鄭州去!
他們一路西行7個小時,第一次到鄭州來。令他們驚奇的是,東西太好賣了!20斤香油在二七塔下一天時間全部售罄。
鄭州成了他心中“福地”.從15歲到22歲的7年時間內,苑士鋒就是這樣騎著自行車在開封、鄭州之間奔波。
而當年從開封到鄭州的公路上,這樣騎自行車賣油的,還有苑士鋒老家周圍幾個村的其他很多村民。
1991年,有悟性的他“創新”了賣油方式,扎根經八路緯五路附近的馬路市場,售賣香油、花生油。次年,糧油店開張。正趕上糧油市場全面市場化,生意火爆。
這中間,苑士鋒也搗鼓過出租車、游戲廳、服裝等生意,結果都沒掙到錢。他認定做油脂是命中注定。
后來,他在南陽路岳寨市場開始做食用油批發。為改變行業缺斤少兩現象,打造自己做中包裝的品牌,2000年,苑士鋒注冊成立了鄭州市鑫苑油脂有限公司。
它開發推廣的中包裝食用油塑料桶包裝模式,至今全國都仍在沿襲。
為去當時國內四大色拉油廠之一的山東淄博運油,苑士鋒和兩名司機有半年時間,除了裝貨卸貨、吃飯,沒有下過車。坐得頭暈惡心嘔吐,人非常難受。
苑士鋒說,他有兩個特別幸福的階段,一個是騎自行車賣油時期,一個是用大罐車批發油時期。“讓人興奮啊!做生意最大的幸福,就是供不應求。”
這一階段,鑫苑購置了多臺面包車,成為鄭州市區第一家免費送貨到門的企業。并且,它實行并堅持貨到付款,扭轉了行業欠賬的不成文規則。
苑士鋒再次用想法佐證特有的靈感。2000年,他促使鄭州100家思達超市開啟食用油促銷時代。為購買鑫苑小包裝食用油,顧客排隊100多米。這樣的熱銷持續了3年。
順風順水的日子戛然而止于2008年。此后,整個食用油行業進入“冰寒紀”.
苑士鋒清晰記得,2008年3月4日,油脂板塊的期貨、股票暴跌。他手里5000噸油品,因為僥幸死守,沒有交易出去,連續4天跌停,造成2000萬元的損失。用他的話說,相當于每天往黃河開一輛奧迪。
“貪!”他總結那時欲望膨脹帶來的后果。
而如今,歷史又在重演。外來資本清洗,加上內在“光盤行動”對餐飲行業的沖擊,以及禽流感的影響,今年前4個月,苑士鋒坦承過得很郁悶。
近日,金龍魚和福臨門兩大品牌接連宣布全國范圍內最高幅達15%的降價。這對于做油脂分裝的鑫苑來說,仿佛又看到了資本陰影。
資本的來勢有多猛?鑫苑曾與它擦肩而過。
2005年,亞洲首富、金龍魚掌門人郭鶴年的侄子來到河南。他會見了包括鑫苑在內的3家河南本土油脂企業負責人。在一個小時的非公開會談中,對方提議,分裝由他們來做,河南企業幫他賣油就成。
苑士鋒回來一算,委托金龍魚做分裝,成本更高,而且受產品掣肘。聯想到中國在油脂行業原本就失去的話語權,他不禁一絲苦笑。
打造平臺,成就他人
走訪鄭州的丹尼斯、沃爾瑪等一線大型商超,你會發現,小包裝食用油基本上被金龍魚、福臨門等少數幾個大品牌占據。
而早幾年,鑫苑品牌的小包裝油也曾位居其中。
苑士鋒說,當時一年銷售額幾千萬,到頭來還要虧一二十萬。這生意能做嗎?
于是鑫苑撤出家樂福等一線商超,轉戰中小型商超。
而鑫苑獨一無二的強大免費配送體系,創造了鄭州中小型商超38%的覆蓋率。同時,鑫苑面對餐飲企業生產的中包裝食用油,屬于鄭州市場的價格風向標與晴雨表。每天,鑫苑報價過后,同行才跟著報價。
但他知道,要想擴大品牌知名度,必須走商超路線。這對于同時生產高端橄欖油的鑫苑來說,大型商超尤為重要。
處在上有金龍魚大品牌、下有小散戶(指缺斤少兩或假冒偽劣商品的企業)的兩面夾擊中,鑫苑非常難受。
苑士鋒的品牌之路起步得并不晚。但做品牌得有好的質量。質量高的產品,價格也高。當價格高到與金龍魚所差無幾時,顧客便選擇廣告做得鋪天蓋地的后者了。而小戶們因為價格低,也有著一定的消費群體。
苑士鋒帶著困惑,去拜訪省政協原副主席陳義初。
“社會在轉型過渡期,如果你繼續堅持會成功,如果你向小戶學習,會死掉。”陳義初告訴他。
“過渡”二字幫苑士鋒找到了堅持的方向。
后來,地溝油新聞和轉基因食品爭議見諸報端時,他反倒越發清醒,在把控食品質量上,和全體員工一道做到“三不”:不合格產品不采購、不生產、不銷售。
面對國內食用油80%來自進口大豆油的現狀,鑫苑也只是社會車輪中小小的一環,改變不了什么。他們只有從自身做起,倡導為自己子孫后代,拒絕轉基因,請吃國產油。
苑士鋒最大的夢想便是,在國家拿不出轉基因食品有危害依據的情況下,為了健康,國民先食用非轉基因國產油。
這一提法已經超越了一般企業經營者高度。在苑士鋒看來,真正的企業家,是給員工打造一個快樂的生活平臺,并具有社會責任,對社會有所幫助。
而“拒絕轉基因、請吃國產油”的提法也增強了員工的使命感和凝聚力。
鑫苑是個崇尚學習的油脂企業。2012年,公司為員工培訓學習花費了100多萬。
剛剛過去的母親節,鑫苑輪流請所有員工陪父母免費度假旅游。每月,公司都例行監督員工給父母打200元生活費。誰最后一個打款,名字將被貼上“狗熊榜”,以儆效尤。
不過公司更多的是在變著法兒獎錢。每月,都有銷售冠軍、服務標兵、微笑模范等評比,員工每獲一項直獎200元。
在苑士鋒看來,一個不懂感恩、不孝順、沒有愛心的人,不是公司所要的員工。
鑫苑廠區的員工見到苑士鋒,大老遠樂呵呵打招呼:“老板好!”
苑士鋒很享受這樣一種狀態和成就感。
鑫苑的工資在制造業中不是最高的,但快樂指數卻是數一數二的。一位參加2013鑫苑年會的媒體記者說,員工不僅多才多藝,而且團隊精神不亞于那些千把人的大公司。
不知何時開始,苑士鋒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人,轉基因是他最大的糾結。
他現在就希望員工在自己打造的平臺上,能快樂工作,生活幸福,有更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