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烈士陵園,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安葬的墓地。該烈士陵園位于蘭考縣城關北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約50000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1966年建成。
焦裕祿(1922.8.16----1964.5.14),山東省淄博市北崗山村人,1946年元月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分隊長、班長、縣委宣傳部干事、副區長、區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62年冬任蘭考縣委書記。當時的蘭考,由于歷史上黃河多次在境內決口,內澇、風沙、鹽堿“三害“嚴重,再加上受到1958年大躍進的影響,群眾生活十分貧苦。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天斗地,治理“三癌,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葬于鄭州烈士陵園,后遵照他的遺囑,于1966年遷葬于蘭考。1965年2月7日《人民日報》以《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為題,宣傳他的事跡。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他學習的號召。 烈士陵園內有焦裕祿事跡陳列館,共3個展室,6個部分,介紹焦裕祿領導蘭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事跡。從陳列館向北的堤上是墓區,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頂中間,用漢白玉長條石砌成,長4.9米,寬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漢白玉石碑,碑高2米、寬0.6米、厚0.18米,正面鐫刻著、焦裕祿烈士之墓“,碑首鑲嵌烈士的瓷像,碑陰記載烈士的生平事跡,墓周圍有鐵索環繞。墓區是16米見方的平臺,墓北面為高7米的屏風墻,上面鑲有“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金字。南面的臺階與小廣場相連,墓區和廣場周圍廣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焦裕祿烈士陵園周圍劃有保護范圍,并建有專門的管理機構。
今天,莊嚴的陵園,已在為國內外各界人士憑吊和悼念焦裕祿同志之地,成為對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課堂,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瞻仰者不絕。 1994年在陵墓右側新修“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有江澤民總書記寫館名。焦裕祿烈士陵園1976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團中央等六部委確定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