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前400年—前319年),姬姓,魏氏,名罃(《戰國策》作“嬰”),后世多稱其為梁惠王。魏惠王是戰國時期魏國第3代國君,也是戰國時期一位很有作為和抱負的君王。公元前369一公元前319年在位,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是鼎盛時期,但在以后的戰爭中,大敗于齊國,開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魏的先祖畢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姓姬名高,武王伐紂后封于畢,稱“畢公高”。畢公高的后人畢萬,在晉獻公時封于魏,始姓魏。畢萬的十一世孫魏斯,于公元前403年參加韓趙三家分晉,始封為諸侯,尊號魏文侯。
魏武侯二十六年(前370年)魏武侯去世,由于他死前沒有指定接班人,魏國發生內亂。次年,魏惠王殺死公子緩,成為魏國國君。魏惠王九年,魏惠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以謀取中原霸業。次年,命人開通人工運河鴻溝。惠王二十六年(前344年),惠王與十二國諸侯在逢澤之地會面,率諸侯朝見天子,即周顯王,并企圖攻打秦國。后受商鞅蠱惑,魏惠王開始稱王。惠王后十六年前319年冬季,惠王去世,享壽長達82歲。魏惠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歷史人物,他很有作為,又好大喜功;他心懷雄略,又百折不撓;他從諫如流,任用賢能,又放走商鞅。魏國在他的手中走向頂峰,又在他的手中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