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1083-1140),字伯紀,江蘇無錫人,祖籍邵武(今屬福建),北宋名將,參與并領導了東京保衛戰,官至宋丞相。因無錫有河,名曰梁溪,故號稱梁溪先生。徽宗政和二年進士。他和趙鼎、李光、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
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金兵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二年,復起用為湖南宣撫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罷。李綱多次上疏,陳抗金大計,均未被采納。后抑郁而死。
李綱能詩善文,寫有不少愛國篇章。亦能詞,其詠史之作,形象鮮明生動,風格沉雄勁健。代表作為《六幺令》、《水調歌頭》、《水龍吟》)、《永遇樂》、《江城子》、《念奴嬌》、《雨霖鈴》、《喜遷鶯》、《望江南》等。其中《六幺令》以江煙水云歌月以及玉樹疏鐘古寺高樓等背景映襯詞人“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之感古傷今之情懷和“縱使歲寒途遠,此志應難奪”之堅韌不拔之操守,讀來令人肅然起敬。
李綱一生著述甚多,其遺文由其諸子編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傳信錄》、《建炎進退志》、《建炎時政記》等,系李綱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時的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的記錄,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