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錢幣在中國錢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今天人們觀賞、收藏的豐富寶藏。宋朝建立以后,在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鑄造了“宋通元寶”錢。因為在錢幣上直接鑄明了國號“宋”,所以被稱為“國號錢”。宋仁宗鑄造過“皇宋通寶”等,其中“皇宋通寶”品種較多。1979年,北京密云縣的一個廢舊物資回收站,曾從回收的廢銅爛鐵中發現一枚國寶級的九疊篆文“皇宋通寶”。這種錢幣現在已有復制品,錢文疊迭,九曲八彎,如同皇帝印璽上的文字,觀賞性極強。
宋太祖趙匡胤去世后,其弟趙光義登上帝位。趙光義稱帝后,先后鑄造過“太平通寶”、“淳化通寶”、“至道元寶”三種年號錢。北宋9個皇帝,改過35次年號,鑄了27種年號錢。南宋7個皇帝,改年號20次,鑄就18種年號錢。宋代幾種非年號錢是建隆年間的“宋元通寶”,寶元年間的“皇宋通寶”和建中靖國時的“圣宋元寶”。
宋代錢幣的一個特點是錢文多了“寶”字。除沿襲唐代“元寶”、“通寶”、“重寶”外,還出現“天寶”、“真寶”、“永寶”、“萬寶”、“興寶”、“至寶”等,錢幣文字大都由皇帝親自題寫,叫做“御書錢”。僅趙炅就題寫了“淳化元寶”、“至道六寶”,而且是用真、行、草三種書體書寫,可見其文字功底。宋徽宗雖然缺乏治國安邦的謀略,但他的書法藝術高超,首創瘦金體,影響深遠,他寫的“大觀通寶”、“政和通寶”、“宣和通寶”等錢是古幣收藏中的珍品,也是古錢四絕之一。
宋代錢幣還有許多著名文人、書法家書寫的錢文,如蘇東坡曾手書“元豐通寶”錢,后世稱為“東坡元豐”。蔡京隸書寫的“崇寧重寶”錢傳世很多。宋朝錢幣的文字異彩紛呈,有真、草、篆、隸各種不同書體,是收藏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