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和收藏,這主要是人類與生俱來對美的追求和欣賞。書畫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內中的文化底蘊博大精深。閑暇時端一杯清茶,欣賞著自己的書畫藏品,那種心理上審美的愉悅、情感的滿足,不是其他物質享受能代替的。”10月16日,說起書畫收藏,投身書畫收藏近20年的孔祥國打開了話匣子。
孔祥國一直認為書畫收藏可以使人學識長進、胸懷開闊、怡養心性、回歸自然,這種心理上的快樂是金錢無法買到的。所以,自1983年從部隊復員后,他就對書畫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收藏的同時,他還積極習書,并于1990年被河南省書協吸收為會員。
收藏字畫“眼力”是關鍵。孔祥國剛入道時交了不少“學費”,也撿過不少“漏”,也痛失過不少機會。有一次,他在鄭州古玩城買了很多古舊書畫,經仔細核對,全是贗品。后來他又高價購買了一幅名氣較大的書畫作品,回家后,從作品的風格、用紙、印章、款識、用筆、用墨等方面進行仔細研究、分析,最后確認是贗品。多次高價購買到贗品,甚至讓他發誓以后再也不搞收藏了。但是,天性喜愛書畫的他,最終還是難以抵擋優秀書畫作品的誘惑。只不過“吃一塹長一智”,他比過去謹慎多了。一次,孔祥國在鄭州古玩城偶然看到一幅清代山水畫,打開一看,款識不清,但是畫面生動、筆法老到、氣韻不凡。他當即掏出2000多元買下。后來經過專家鑒定,該畫是清代某著名畫家的作品,其價值遠遠超過購買時的價格。
孔祥國說,搞書畫收藏第一要有“平常心”,不能有“撿大漏”的奢望;第二要有“承受力”,不能因為一兩次購買到贗品受到打擊,就放棄收藏,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鍛煉眼力、豐富經驗;第三要“勤學習” ,經常買一些工具書與專業刊物潛心研究,才能降低收藏的風險。所以,在加強學習、提高鑒別能力和“眼力”的同時,孔祥國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就跑到北京、上海、南京、鄭州等地的美術館、書畫市場、拍賣會、舊貨市場等地方學習收藏,練習鑒別書畫的真偽,鍛煉自己的實戰能力。
伴隨著藏齡的增長,孔祥國不僅對藏品的研究和興趣與日俱增,還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利用業余時間,義務幫朋友鑒定書畫成了他的一大樂事。與此同時,憑借互聯網這個平臺,1993年孔祥國開設了北宋書畫網,成為宣傳開封書畫藝術的一個窗口,也為全國各地的藏友提供了交流溝通的平臺。
孔祥國說,收藏是自己的一種愛好、一種珍惜、一種心境,更是與古代遺存進行跨越時空的情感交流與對話。他用收藏書畫來觸摸歷史、了解歷史,去體味先人的非凡創造力,去追尋歷史遺存的那種恬淡、自然和古樸,從而領略一種無盡的遐思,享受著獨有的自我陶醉。
孔祥國根據多年的書畫收藏經驗,提醒廣大藏友,收藏界變幻莫測,不認清形勢、缺乏分析而一味跟“風”,十有八九要吃虧。收藏書畫作品時,藏友頭腦務必要保持冷靜,切不可粗心浮躁盲目購入,否則稍有不慎就會吃大苦頭。一旦選定了目標作品之后,要當機立斷,不能讓機會溜掉。此外,應廣交朋友,多跑畫廊,多參加畫展與拍賣會,多與圈內的朋友交流,多向他們請教,拓展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做到“兼聽則明”,減少誤判。本報記者 張東偉 文/圖【原標題:用收藏觸摸歷史——記書畫收藏家孔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