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開封

憶曲劇《山鷹》

2013/12/23 17:57:41 點擊數: 【字體:


憶曲劇《山鷹》


    時光如白駒過隙,斗轉星移。前不久,一群老知青相聚,忽然想到距1973年下鄉已經整整40年了,不禁感慨萬千,心潮澎湃。雖然40年彈指一揮間,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國家和個人命運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下鄉前觀看曲劇《山鷹》的情景如在眼前,記憶仍然那么清晰。

    1973年三四月份,凡是報名上山下鄉的高中生或初中生,學校都要發給一張戲票作為獎勵,讓到位于吹古臺街的市政府禮堂看戲。戲的名字叫《山鷹》,劇種是曲劇。

    《山鷹》的劇情很簡單,政治色彩很濃,具體情節我記不清了,但主要情節概括為一句話就是反映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當“赤腳醫生”的故事。雖然是新編現代戲,但仍然沒有擺脫樣板戲“三突出”、“高大全”的模式,突出的是兩條路線以及公與私的斗爭,塑造的是如山鷹一般在山區展翅翱翔的知青形象,目的在于用藝術的形式感化、激勵即將奔赴廣闊天地的知識青年。盡管劇情的說教味道較強,但觀眾還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要是幾位老藝術家寇香菊、李寶山、張鳳梧等精彩的表演撐起了這臺戲,征服了觀眾。其中年輕的主角女赤腳醫生(原諒筆者想不起她的名字)一段“我把青春獻青山”唱得蕩氣回腸,優美動聽,唱得臺下的學生熱血沸騰,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插上翅膀飛到農村去,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扎根農村,茁壯成長。

    40年前的曲劇《山鷹》猶在耳。那么,《山鷹》的劇本是誰創作的呢,又是誰譜的曲呢?

    1972年,在全國上下如火如荼搞樣板戲的大環境下,地方戲的發展十分不景氣。河南省著名劇作家孟慶華想改變現狀,于是和著名曲劇音樂家、河南省曲劇團國家一級作曲、享譽全國的曲劇名劇《卷席筒》的作曲潘永長先生合作,寫出了大型現代曲劇《山鷹》。令孟慶華和潘永長沒有想到的是,曲劇《山鷹》搬上舞臺后,一炮打響,在鄭州連演420多場,盛況空前。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數百家劇團,紛紛找到潘永長學習這部戲。有的劇團把《山鷹》移植成了當地劇種;有的劇團就干脆原戲照搬,改唱曲劇;而當年的蘭州豫劇團、貴陽豫劇團、西安獅吼豫劇團,全都掛著豫劇團的招牌唱曲劇;《山鷹》頓然間成了一道奇異的藝術之光,河南曲劇仿佛在一夜之間煥發了生機活力,開始了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山鷹》的主演高桂枝提起當年盛況,感慨萬千:“當時很轟動,介紹信排著隊在那。申鳳梅還找我要票呢!咱省里也很多劇團來學,包括崔蘭田和張寶英。”不夸張地說,《山鷹》在當時起到了挽救一個劇種的重要作用。

    筆者當時看到的開封市曲劇團演出的《山鷹》,也許就是用的鄭州市曲劇團初期的本子。與其說開封的觀眾喜歡曲劇《山鷹》,不如說開封的觀眾更喜愛曲劇。因為曲劇的源頭在開封。 曲劇曲牌源于宋興于明而盛于清。曲劇源出宋詞,發端于開封,在開封有著厚重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1956年5月12日成立的開封市曲劇團,其前身就是1946年秋在開封成立的警鐘劇社,主要演員有張新芳、劉道德、李玉林、張鳳梧、李寶山、寇香菊、白雅泉等,主琴師蔡雙河。《陳三兩》、《槐樹莊》、《貍貓換太子》三劇的演出可視作開封市曲劇團發展中的三座里程碑。1979年9月,開封市曲劇團改編的新《貍貓換太子》正式公演,在同一劇場連演7個月218場,觀眾達25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后由河南省電視臺錄成兩集電視片,為開封曲劇團的成長和發展再樹里程碑。可惜的是,隨著劇團體制改革和電視節目的普及,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封市曲劇團被撤銷。

    從曲劇《山鷹》,想到曲劇的興衰,不禁浮想聯翩。在我市要做大、做強宋文化的今天,曲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項目,理應有它的一席之地。因為,開封廣大市民仍然是曲劇的忠實觀眾。李樹友【原標題:憶曲劇《山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日報 2013年12月1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