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當空,不大的山陜甘會館游人如織。再次來到這里,再次融入藝術殿堂,去感受那精美絕倫的磚雕、石雕和木雕。此時,古城的菊花文化節(jié)剛剛開幕,香風十里動汴梁。這里不是主會場,卻有她獨特的風韻和華美。從來沒有像這次,山陜甘會館給我如此震撼。如果說以前僅是作為游客走馬觀花,那么這次我就是靜下心來欣賞她的美了。
那是一組完美的清代建筑群,布局嚴謹、建造考究、裝飾華麗;院內(nèi)青石鋪路、斗拱飛檐、曲徑回廊、金碧交輝。在會館,我的鏡頭捕捉到幾處有關菊花的雕刻圖案,有磚雕也有木雕,這意外發(fā)現(xiàn)給我很大的驚喜。那些凝固的菊香,原來幾百年來一直都在這里守候著,似乎在等待我的到來。
我少年時代,無數(shù)次匆忙的腳步?jīng)]有驚醒這沉睡的藝術精品;我青年時代,無數(shù)次躑躅的跫音在踏碎小巷燈影和流年暗轉(zhuǎn)之后,依然沒有發(fā)現(xiàn)她的美。直到我步入中年,當我心靜下來,一次次游走在會館的照壁、關廟、戲樓、配殿、大殿、東西跨院,閉上眼睛心中就有了一個完整的會館、立體的建筑以及人文脈絡之后,才細細品讀那些雕刻藝術精品,咀嚼那優(yōu)美的故事傳說,于是就有了意外的發(fā)現(xiàn)之旅。原來,會館一直盛開著菊花,數(shù)百年來一直羞答答、靜悄悄地開。
菊花在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中的寓意除了“耐寒長壽”之外,還有多種寓意,如與“聚”同音,有聚財之意,也有“聚會”之意。菊與“居”諧音,有安居樂業(yè)之意。在會館臨街的照壁上,精美的磚雕琳瑯滿目。嫻熟的刀法、精湛的技藝、美好的寓意無不為會館增加豐富的文化意境。照壁上部采用最高規(guī)格的廡殿頂,檐部以下全部以磚雕裝飾。磚雕內(nèi)容十分豐富,眾多圖案寄托了漂泊在外商人的良好意愿。有一組磚雕刻畫的是“金菊向陽”,花朵盛開,枝葉簡單卻有動感,花朵層次分明,刻畫細致,寓意這些客商旅汴期間會館就是他們的家,就是他們的“故鄉(xiāng)”。
在東廂房雀替上面,梅蘭竹菊以及荷花組成了一組組精美圖案,大殿大門的裙板上按照春夏秋冬4個季節(jié),雕刻了以“梅蘭竹菊”為主要元素構(gòu)成的圖案,花插瓶中,該浮雕寓意四季平安。大殿門梁上的木雕最為精美,從上到下共分為7層,各種圖案造型栩栩如生。我在7層木雕之間看到,鵪鶉立于菊花的枝蔓之上,菊花葉莖清晰、工藝復雜、手法高超,連葉片上的紋略都清晰可見。因“鵪”與“安”諧音,鵪鶉與菊花的組合,意味著“安居”。在大殿的東面墻上雕刻的菊花更是逼真。先說垂柱上玲瓏剔透的大菊花,花朵分為4層,兩層向下,兩層向上,中間是花蕊,花瓣排列整齊,次第開放,花朵上面是由菊花的枝葉通過變形、拉伸成兩層,圍繞著花朵,枝葉扶疏,一律倒立,通透、高貴、大氣。還是在大殿的東側(cè)最下層的平板上,雕刻有梅花、蘭花、菊花等花卉圖案。每一種圖案都配有不同的飾物。但是,更吸引我眼球的那組菊花圖案,木雕加上丹青,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望去如磚雕。菊花花開兩朵,左右伸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靜靜開放。菊花在金色的花瓶內(nèi),花瓶兩邊分別是象牙笏板(一說是曹國舅的云板)和金元寶。古代大臣上朝的時候,將要奏請的事記錄在笏板上,多是高官才用。象牙笏板、金元寶和瓶中菊花的組合,寄托了商人在外求財、求平安的同時,也寄托了希望子孫能獲得高官厚祿的美好愿望。
會館這些凝固的菊如一位曠世獨立的佳人,她見證了山陜甘三省商人在外經(jīng)商,為尋找故鄉(xiāng)感覺而集資建造了場館;她見證了會館的熱鬧和繁華,見證了人們對關羽的敬仰和尊崇。她聽過京劇名家和正宗祥符調(diào)的精彩演唱……春天的風曾經(jīng)輕撫她的枝蔓,夏天的雨曾經(jīng)沖刷她的灰塵,秋天的月曾經(jīng)映照她的花容,冬天的雪曾經(jīng)飄過她的身影。仿佛穿越時光而來,她留下了永恒的菊香。你見或者不見,她都在那里;你念或者不念,她都在盛開;你來或者不來,她都在等待。幾朵黃花,一抹菊香,幾次邂逅,一生念想……(原標題:凝固的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