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說還休話蔡文姬
2013/2/26 17:41: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題記:歷史的長河中,有那么些女子,讓我們為之駐足,仰息長嘆。她們如一粒粒的珍珠,點綴著歷史的天空。于是,我們回首望去,便多了幾分顏色和心情。
蔡文姬之父為當時文壇領袖,往來絕無白丁,即使如曹操者,也時常出入蔡府,當面請益。蔡文姬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耳聞目染,精音律,工文賦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而那時的生活也是最快樂無憂。但天有不測風云,黃巾起義,董卓專政,打亂了原有的安樂生活。待得后來呂布殺了董卓,其父終不免于死,徒留文姬,俘于匈奴!可憐溯漠多風沙,嬌顏慘被辱。一朝離家門,不知歸何處?想蔡文姬,一嬌生慣養的女子,這時的心境是何等的惶恐不安。萬幸的是,嫁于了匈奴左賢王,一個虎背熊腰的男人,無論如何免了兵痞流氓之虐。雖然左賢王待之甚好,但官宦之家的正統觀念是怎樣說服不了自己真心侍奉匈奴人,于是心苦可知。如是12年,生了兩個兒子,天真活潑,作為一個母親,蔡文姬多少也都情有所寄。但正在這個時候,曹操掃平北方諸雄,志得意滿之時想起了蔡家之女蔡文姬。于是遣使者,備千金,往迎蔡文姬回中原。想必這時的蔡文姬是矛盾的:一面是對己恩愛有加的左賢王和兩個天真可愛的兒子,另一面卻是思鄉日切,又恐長事匈奴,留下罵名,累及其父清譽。權衡之下,還是罷了罷了,磷磷的車馬聲中,一曲《胡笳十八拍》嗚咽響起,其聲悲,其情切,聞者無不落淚。
至此,蔡文姬似乎可以過上沒有煩惱的生活了,但她錯了,苦難并沒有忘記這個女人,曹操把她許配給了校尉董祀。當時,蔡文姬三十有五,加之曾事胡人,又育兩子,可以想象,夫妻生活自不和諧;而董祀礙于丞相之面,心實憂苦。畢竟,鼎盛之年,一表人才,而且詩文音律皆通,實難接納蔡文姬“殘花敗柳”之身。如此郁悶不平,終至赤壁戰敗,獲罪當斬。蔡文姬聞之,不顧蓬首赤足,往見曹操,希望拼的一死,補償董祀一生。所幸曹操猶念其父之義,又得左右相勸,快馬追回了董祀死亡通知書。呼~,老天爺終于開了眼!董祀感蔡文姬之高義隆情,終于真正的接納了蔡文姬,不再計較前嫌,一起隱居桃源,過上了幸福生活,傳曹操路過,還曾親自探望過兩口子。期間,蔡文姬又生一子一女,延續了官宦門第。
其實個中曲折,曹操當負左右之責,在偶想來,皆因蔡文姬曾是曹操暗戀對象的緣故吧。想蔡文姬既為匈奴左賢王所愛,品貌應該是很好的了;而曹操時常出入蔡府,恐怕也不是聆聽教益那么簡單。當時蔡文姬的父親結交甚廣,董卓專政時曾對其一日三升,由此可見蔡文姬父親的分量。但奈何當時曹操身份卑微,尚不顯達,提親之事是如何也不敢開口的,那只好暗戀了。男人都知道暗戀的力量,可謂刻在心上深之又深。所以當曹操成為北方之雄時,正統觀念的影響下,他是無論如何也容忍不了蔡文姬長事胡人的,于是明知匈奴左賢王待之甚好,而且育有兩子,也根本沒問蔡文姬的想法,派人強招了回來。又怕其孤單凄苦,便將之許配給了文質彬彬的,才貌雙全的董祀。關于董祀獲罪一事,在偶想來,曹操既因蔡文姬之故饒之,那當初又何不念蔡文姬之故輕判之或緩判之?其實是男人的某些心理的東西作怪吧。待發覺自己可以操縱暗戀過的女人的命運后,當初的心便漸漸淡了,于是也就可以懷著平常心去看蔡文姬夫婦倆了。【原標題:冷月葬花魂之欲說還休蔡文姬】
來源:天涯社區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