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秀美山水 >> 漯河地理 >> 瀏覽漯河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賈湖地下的秘密

2016/5/5 10:18:55 點擊數(shù): 【字體:

 
賈湖地下的秘密
 
賈湖遺址的第八次發(fā)掘正在進行。
 
賈湖地下的秘密
 
賈湖骨笛。(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
 
  賈湖村,豫中地區(qū)一個安靜平常的小村莊,村西的賈湖,水面寬闊,清澈見底,透著十足的靈氣。
 
  “我來自賈湖的故鄉(xiāng)”。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河南省的高官在對外甚至海外宣傳時,不止一次的會這樣自我介紹。
 
  這里距離河南名吃“北舞渡胡辣湯”的舞陽縣北舞渡鎮(zhèn)只有1.5公里,但它卻并非因此而被一次次提到。
 
  1987年,當悠揚的中國民樂《小白菜》從一支距今8400年前的骨管中被吹奏出時,在場的人為之震驚了,世界考古界為之震驚了。而這支骨笛,還有更多史前遺物就是在賈湖遺址發(fā)現(xiàn)的。
 
  1999年11月,記錄著中華文明史的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第八條這樣寫道:“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時代大約為距今9000-7800年之間,同類型遺址主要分布于淮河上游主要支流沙河、汝河、洪河流域。出現(xiàn)了七音階骨笛和甲、骨、陶、石上的契刻符號。”
 
  “賈湖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不僅是優(yōu)秀的獵人、漁夫和工匠,中國最早的農民,而且還是優(yōu)秀的音樂家。賈湖文化的發(fā)現(xiàn),再現(xiàn)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輝煌,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是當時東亞地區(qū)的一個縮形,為研究當時社會的經濟、技術、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狀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賈湖文化專家、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張居中教授這樣評價。
 
  目前,賈湖遺址的第八次發(fā)掘正在進行,“首屆賈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11月2日舉行。10月初,隨著又一批精美的陶器和三支骨笛的出土,考古專家們顯然又興奮了,“賈湖的地下到底還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遠古的笛聲
 
  1987年12月,當悠揚的民歌《小白菜》從一支8400多年前的七孔骨笛中傳出時,在場的人都興奮了,“9千年前的樂器發(fā)出天籟之音啊。”賈湖文化專家張居中說,“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出土個數(shù)最多,且能演奏的樂器實物。它的發(fā)現(xiàn),證明我國五聲和七聲音階遠在8000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在中國音樂史甚至世界音樂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1987年5月,當時尚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職的張居中等在賈湖遺址第七次發(fā)掘清理中發(fā)現(xiàn)一支完整無損的骨管,管身有7個大小完全相同的接音孔和一個小孔。在場專家不顧捅掉骨器上的泥土,便按吹簫的方式吹奏起來,但骨管沒有發(fā)出任何聲響。
 
  不久,張居中等攜帶七孔骨管找到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蕭興華教授,八千年骨器讓蕭興華大吃一驚,“它比歷史上任何關于笛的記載都要早數(shù)千年。”蕭興華告訴張居中。隨后,這支讓眾人猜測不定的骨管在中央民族樂團笛子演奏家的試奏中傳出了美妙的聲音。“笛子,笛子!”大家的猜測八九不離十。
 
  1986年11月,黃祥鵬、蕭興華等專家攜帶專業(yè)閃光頻譜測音儀,對當時出土最完整的M282:20號骨笛進行了測音,并吹奏出民歌《小白菜》的曲調,“準確的音高,完整的音階結構。”采訪中,提起骨笛張居中仍顯得很興奮,“經過測試,賈湖骨笛能夠吹奏出《小白菜》《燈歌》等多首民歌。”
 
  資料顯示,賈湖骨笛是用丹頂鶴的尺骨制作而成,一般長度20多厘米,直徑1厘米左右,刻孔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多,分別能奏出四、五、六、七聲音階,早于半坡陶塤和河姆渡骨哨兩三千年。
 
  “舞陽骨笛出土了將近30多支,比較完整的十多支。目前一支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一支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其他都收藏在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舞陽博物館館長朱振甫在接受采訪時說,“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也是河南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中的一件。”
 
    有心人的發(fā)現(xiàn)
 
  不久前,當我們一行來到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時天色已暗,“天黑了來了!”坐在湖邊石凳上,手里擺弄著活計的大娘像熟人一樣跟我們打著招呼,顯然村民早習以為常。
 
  遺址是在村東的一片空曠田地里,路邊簡樸的石碑上鐫刻著“賈湖遺址”幾個大字,顯然賈湖遺址的考古發(fā)掘是小心謹慎的。據介紹,在賈湖遺址5.5萬平方米的重點保護區(qū)內,前七次發(fā)掘揭露面積僅為2700多米,但已出土珍貴文物近5000件。
 
  賈湖遺址的發(fā)現(xiàn)繞不開兩位有心人。1961被下放到賈湖村勞動的前舞陽縣博物館館長朱幟,在村東頭坑洼地里發(fā)現(xiàn)了暗紅色被燒制過的破碎陶片,職業(yè)的敏銳讓朱幟意識到這可能是古代文物碎片。隨后他又在附近發(fā)現(xiàn)了一些類似紅燒土的陶土碎塊和類似骨頭的器物,而這些常見于古聚落遺址中。鑒于手頭資料有限,朱幟將秘密深藏心里,直到離開賈湖村。
 
  時間來到1979年的春天,賈湖村小學教師賈建國帶領學生在村東勞動時,發(fā)現(xiàn)了幾件被打磨成刀刃的石頭,隨后竟然還發(fā)現(xiàn)了幾個較為完整的陶壺。“這些是不是文物,如何處理,賈建國想到了曾在村里勞動的我父親。”朱幟的兒子、現(xiàn)任舞陽博物館館長的朱振甫提起遺址往事顯得興奮又靦腆,“賈建國帶來的文物令父親激動不已,雖然無法斷定這些文物的年代,但手里的陶壺還是帶來了線索。”
 
  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中,陶器是判別古人類年代和社會發(fā)展情況的古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證據之一。朱幟清楚,賈湖村處在黃淮海大平原多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fā)祥地,仰韶、龍山、二里頭文化距今都有大約四至六千年的歷史。通過手里的陶器,朱幟逐一分析判斷。
 
  “當時我父親發(fā)現(xiàn)送來的陶器非常像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文物,于是大膽地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撰寫成論文發(fā)表在河南省文物期刊《中原文物》上,并向上級進行了匯報。”朱振甫說,當時正值全國文物大普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派文物專家周道到賈湖實地考察,并確定賈湖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9千年前,生活在中國淮河流域的賈湖人創(chuàng)造出的文化,超乎現(xiàn)代人的想象。其稻作文化、音樂文化和宗教文化已相當發(fā)達,表明淮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搖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考古專家在對舞陽賈湖遺址進行的7次大規(guī)模考古發(fā)掘和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并將這一類型的考古文化定名為“賈湖文化”。
 
  2001年6月,國務院將其確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20世紀全國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
 
    賈湖先民的美好生活
 
  “在距今9千年前淮河上游廣袤的平原上,有一片美麗的沼澤,那里生活著一個富足的部落。部落附近的崗丘和山坡上,生長著稀疏的櫟、胡桃等針葉和落葉闊葉混交林,林中酸棗點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調劑品。在大片房屋之外有廣闊的濕地,賈湖人在其間耕作,微風拂過、稻花四溢。農田附近的湖沼旁,賈湖先民在捕魚、龜,時有丹頂鶴、野天鵝在其間婆娑起舞。一天的勞作后,回到家里,他們支起鼎、罐燒水煮飯,吃飯時飲些自家釀造的米酒。傍晚在部落的空地上,人們穿戴整齊,生起篝火,吹響骨笛,在酋長的帶領下膜拜神靈,聽取預言……”這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是30年潛心賈湖文化發(fā)掘與研究的張居中教授腦海里出現(xiàn)最多的賈湖先民的美好生活。
 
  “通過采用多學科綜合分析研究方法,我們試圖從環(huán)境與人、考古學文化與人類社會、生業(yè)形式與技術工藝、思想文化與原始藝術等方面對所獲資料進行全方位、多視角的研究,以期達到復原歷史之目的。”經過多年與相關學科多位專家共同研究,張居中在考古學專著《舞陽賈湖》一書中除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骨笛外,賈湖遺址還有更多重大發(fā)現(xiàn):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研究人員通過對出土陶器上附著物進行研究證明:9000年前賈湖人已經掌握了酒的釀造方法,所用原料包括大米、蜂蜜、山楂和野葡萄等。專家認為,此前伊朗發(fā)現(xiàn)的7600年前的酒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酒”。賈湖酒的發(fā)現(xiàn),改寫了這一記錄,成為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與酒有關的珍貴資料。
 
  世界稻作農業(yè)主要發(fā)源地之一:在遺址內發(fā)掘出我國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資料,表明9000年前這里已有了人工栽培稻。
 
  世界上最早的契刻符號之一:在遺址內發(fā)現(xiàn)世界上目前最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甲骨契刻符號。專家研究認為,8000年前賈湖契刻與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學者認為“賈湖契刻的發(fā)現(xiàn),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馴養(yǎng)地之一:在遺址內發(fā)現(xiàn)有狗、豬等馴化家養(yǎng)遺跡,表明賈湖先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相當豐富。原始農業(yè)和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預示著人們逐漸擺脫食物缺乏的境況,是新石器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
 
  世界原始宗教與卜筮起源地之一:賈湖人盛行巫術崇拜。在他們的隨葬品中,發(fā)現(xiàn)大量叉形骨器、柄形器(權力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龜靈占卜、太陽紋陶器等宗教用品,表明賈湖原始先民已有了原始崇拜的意識。
 
    新石器時代早期完整案例
 
  “賈湖文化提供了一個黃河、長江之間新石器時代前期的、居當時文化發(fā)展前列的相當完整的實例,對于研究中國新石器文化以及黃河、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關系有著重要意義。”張居中認為,賈湖遺址出土文物數(shù)量之多,品類之盛,制作之美,內涵之豐富,為全國其他同期遺存所罕見。大量文物標本證明,賈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構筑、制陶、制石制骨、紡織、縫紉、釀酒、稻作農業(yè)、人工養(yǎng)殖等多種技能。
 
  今年適逢賈湖遺址發(fā)掘30周年,以豐富賈湖文化內涵,擴大賈湖文化國際影響力,“紀念賈湖遺址發(fā)掘30周年暨賈湖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于11月2日在河南漯河市召開。“隨著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紛紛投入到賈湖文化的探索研究中,全國乃至世界掀起了‘賈湖熱’。”舞陽縣賈湖保護開發(fā)領導小組組長陳青枝在接受采訪時說。
 
  據介紹,目前《賈湖遺址保護總體規(guī)劃》和《賈湖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都已在進行當中。陳青枝說,“我們當前要做的不僅是對遺址進行發(fā)掘,而是對發(fā)掘過的賈湖遺址及其文化價值進行保護宣傳開發(fā)。賈湖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不可復制的歷史文化遺產,是自然文明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有力見證。保護利用好賈湖文化資源,我們責無旁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每日電訊(2013-11-0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漯河氣候特點
相關信息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