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橋景區位于漯河市臨潁縣城南皇帝廟鄉小商橋村。景區北距南街村10公里,南距漯河市區12公里,西靠京廣鐵路,東臨107國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景區由小商橋、楊再興紀念園兩大核心景觀構成。小商橋坐落于小商河(潁河古道)上,沿小商河往東200米河北岸為楊再興紀念園。小商橋原位于歷代官道上,是千余年來溝通南北的要沖。1987年3月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小商橋始建于隋開皇四年(584年),元、明、清及上世紀90年代均有修葺。1982年9月,國家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曾派三人考察組前來實地考察,得出了該橋創建于隋且略早于河北趙州橋10多年的結論,國家文物局著名文物專家羅哲文盛贊其為“世界橋梁史上珍品中的精品”。
2001年6月25日,小商橋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的一套四枚《中國古橋》特種郵票,其中一枚就是“小商橋”。
楊再興紀念園占地20畝,內有山門、大殿、墓冢、碑廊、廂房、饗堂、牌坊等景觀組成。東鄰107國道,西靠商橋寨河,北倚東岳廟,南至小商河。墓地內古柏數百株,豐碑林立,莊嚴肅穆,恬靜清幽。1963年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史《高宗本紀》載:“紹興十年(1140)秋七月甲寅,岳飛遣統制楊再興、王蘭等擊金人于小商橋,皆戰死。”《通鑒綱目》:“岳飛擊走金兀術于郾城,大破之。兀術憤甚,合師十二萬次臨潁。楊再興以三百騎遇之于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余人及萬戶撒巴、千戶百人,再興死之。獲尸焚焉,得箭鏃二升,飛痛惜之。”
據宋史《列傳》記述:楊再興原為曹成將,岳飛破曹成得之,教以忠義報國之義。隨岳飛收復中原,屢立戰功,紹興十年七月在商橋大戰中壯烈殉國。臨潁人民對將軍奉若神明,清明節之時成群結隊到墓前祭奠。新中國成立以后,商橋忠墓受到妥善保護,1957年政府撥款重修享堂,成為廣大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臨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小商橋景區開發建設。2011年10月開始動工建設,到今年五一食博會期間建成試開園,歷時半年。景區建成面積160畝,總投資8000萬元。依托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下第一橋,隋代石拱橋——小商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再興紀念園,新修建4D影院、宋金軍事文化區、《滿江紅》石刻、鳳凰臺、古驛站、橋文化館、百名將軍題詞碑廊、八卦陣、漁舟島、商河古道、詩山、英烈堂、宋金人物和兵器館、壯懷殿等主要核心景觀。是一處集訪古、休閑、游樂為一體的大型人文旅游景區。 (呂桓宇)【原標題:金戈鐵馬小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