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走進漯河 >> 印象漯河 >> 瀏覽漯河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中國七聲音階起源的爭論與研究

2013/10/16 16:45:57 點擊數: 【字體:

 
中國七聲音階起源的爭論與研究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國七音階的形成經過了曲折復雜的歷程。那么,世界其他民族是否就沒有類似的過程呢?答案是否定的。黃翔鵬先生指出:“世界上無論東、西方的各種民族,只要是遠古和古代音樂史料的遺存足以判明其音樂發展情況的,幾乎無不采用過五聲音階作為其本民族的調式基礎。問題恐怕在于五聲音階和五聲音階的不同;五聲的形成過程不同;同樣運用著五聲音階而有曲調型的不同;從五聲向七聲(或如某些東方民族的其他類型的、結構較為復雜的音階)的發展過程不同。”黃先生以希臘為例加以說明。古希臘的音階發展,經歷了三聲音階(相當于中國的徵、宮、商)、 四聲音階(相當于中國的徵、羽、宮、商)、五聲音階(相當于中國的徵、羽、宮、商、角)的過程?梢姽畔ED的音階,是以徵、宮、商結構的四度、五度音程為骨干的。古希臘人重視四、五度的諧和關系,而古代中國重視小三度諧和關系。正是這種音階骨干音上的差別,決定了不同民族的曲調型的差異,從而造成了民族音樂的多樣性。

    為什么不同民族的音階骨干音會有所不同呢?黃先生指出,這與不同民族的語言有著密切關系。例如,五行思想誕生后,受到人們的喜愛,因而將萬事萬物都歸納到五行的框架之中。將五聲與五行相配,顯然要比用七音配五行合適。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偏愛和諧,表現在音樂中,認為宮商角徵羽五音比較和諧,“二變”出現在樂聲中會產生不和諧,因而不太喜歡用變宮、變羽之聲。這是民族的的審美意習慣使然。因此,盡管早已有了七聲音階,但古人還是堅持以五聲音階為主。


    答趙簡子關于揖讓、周旋之禮的問題時說:“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意思是說,各種各樣的歌曲,各個地區的民歌,不論用七音,還是用六音,都是以“五聲”為主。古代音樂術語以“變”表示低半音,“變宮”表示比宮音低半音,“變徵”表示比徵音低半音。兩個變聲的出現,表明七聲音階的存在,但并不意味著當時以七聲音階為主,而是將它們作為五聲音階的輔助,其骨干音仍然是宮、商、角、徵、羽。所以,春秋戰國時代盡管已經有了七聲音階,但還是使用宮商角徵羽的五聲音階。黃先生認為,中國古代音階的確立,可能是人們從多于七聲或五聲的樂音序列中選擇的結果,其中有一個簡單到復雜,又從繁雜復歸于單純的過程,即“由簡單的、不甚穩定的'少'發展到精選的、穩定狀態的‘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舞陽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