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縣大銅器古稱鼓樂銅器,屬民間打擊樂。演奏時,一人指揮,數百人著彩梳裝打擊。音樂曲牌豐富,藝術感染力強,粗獷豪放,節奏明快,氣勢恢宏,振奮人心。
嵩縣大銅器始于東漢末年的戰場軍樂,后逐漸演變為民間祈福消災的社火。在封建社會,灑落村有四社(即火神社、山神社、老君社、關帝社)。四社各有銅器一路,以火神廟的銅器陣容最大,曲牌最多。據村《張氏祖譜》記載:每年正月初七火神爺出巡的日子,村里男女老少披紅掛綠祭拜火神,大打銅器,熱鬧一番。
新中國成立后,四路銅器合并。上世紀八十年代,又演變為純民間藝術表演活動。1993年春,破除以往“傳男不傳女”的習俗,由第八代大銅器傳承人——齊尚戰創建了180多人參加的灑落村“花木蘭鼓樂團”。
嵩縣大銅器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對研究民族民間打擊樂的起源和發展,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市級大的慶典節會,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影響力,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