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嵩縣大銅器:昔日傳男不傳女 今朝巾幗姿颯爽

2016/1/15 17:01:17 點擊數: 【字體:

嵩縣大銅器:昔日傳男不傳女 今朝巾幗姿颯爽


    嵩縣大銅器起源于東漢末年的戰場軍樂,當地也叫鼓樂銅器,是嵩縣民間對以銅器為主要樂器的一種打擊樂的俗稱。如今,嵩縣大銅器在田湖鎮、城關鎮、庫區鄉、紙房鎮等地仍頗為流行,粗獷豪放,節奏明快,氣勢恢弘,撼人心魄。2011年12月,嵩縣大銅器被列入我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初為東漢軍樂  后成祭祀配樂

    嵩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在嵩縣演奏大銅器的班子不少,田湖鎮古城村的白云山巾幗鼓樂團和灑落村的花木蘭鼓樂團是其中的佼佼者。白云山巾幗鼓樂團負責人任轉運為我們講述了嵩縣大銅器的歷史淵源。

    古城村自西漢起兩次建縣。據1985年版《嵩縣志大事記》記載,“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建陸渾縣(今田湖鎮古城村),屬河南郡”,“東魏年間(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置北陸渾縣(今田湖鎮古城村),屬洛州伊陽郡”。據傳,東漢時有一知縣名唐允,鐘愛鼓樂銅器,后從軍中好友處覓得銅器曲牌。于是,他挑選精壯男子排練,把大銅器表演用于軍中慶典活動。

    后來,縣城南移,古城村變為一般村莊。當時,村民大部分住草房,火災時有發生。為了免除火災,村民祭拜火神,建東、南、北三座火神廟,為祭祀所用。后來,祭拜火神活動漸成社火。為取悅火神,村民將舞獅、竹馬、旱船等民間活動納入祭祀活動中,后又根據祖上遺留的銅器曲牌,建三路大銅器隊,以壯大社火場面。

    2  昔日只傳男丁  今有女子樂團

   
任轉運說,每年正月初七是火神出巡的日子,也是古城村祭祀火神之日。

    祭祀儀式上,全村所有男子都要披紅戴綠,有的抬著火神像,有的參與大銅器演奏。大家聚集在火神廟前,先擺供、上香,祭拜火神,然后從火神廟前出發,彩旗隊和銅器、高蹺、高垛等民間藝術表演隊跟隨。其中,大銅器隊是烘托氣氛的主要表演者。他們先走主干道,再走小巷,最后返回火神廟,儀式十分隆重。

    1965年,火神廟被拆除,祭拜火神活動被取消,大銅器也被大家收了起來。1978年,火神社火又在當地興起,其中的大銅器演奏作為社火的重要組成部分,又被人們重拾起來。

    從前,大銅器演奏任務全由男子承擔,其演奏技法也由村中男子掌握,傳男不傳女的舊俗阻礙了這項民間藝術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末,這個舊俗被打破,任轉運組建了白云山巾幗鼓樂團,其演奏人員全由農村婦女組成。在傳統的站立式打法基礎上,白云山巾幗鼓樂團還將舞蹈融入其中,使隊形多樣,增強了觀賞性。

    3  研究價值較高  亟待保護發展

   
嵩縣大銅器歷史悠久,對研究民間打擊樂的起源和發展有較高價值。

    嵩縣大銅器既有歷代保留下來的傳統曲牌,又有現代新創作的曲牌,有的節奏歡快,有的緩慢抒情。嵩縣大銅器主要樂器有大鼓、中鼓、盤鼓、邊鼓、鑼、镲、鐃等。傳統曲牌有《四牌》、《慢四捶》、《長香》、《絕牌》、《得勝鼓》等,新創曲牌有《白云天鼓》、《農家樂》等。

    如今,任轉運和花木蘭鼓樂團負責人齊尚戰仍在為大銅器這項古老民間藝術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每逢春節、元宵節等節日和牡丹文化節、正月初七祭火神等活動,他們帶領的隊伍便成了香餑餑。

    然而,學習大銅器演奏的人逐漸減少,大銅器表演無法形成文化產業,也缺乏政策支持和必要的保護措施,嵩縣大銅器的發展一度落入低谷。如今,嵩縣大銅器被列入我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古老而珍貴的民間藝術又煥發了光彩。“我們相信,隨著保護措施的不斷完善,嵩縣大銅器一定會再現當年的輝煌。”任轉運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