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東垣(今河南新安縣東)人,隋朝名將。韓雄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仕北周,襲父爵,以軍功遷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圖江南,特拜擒虎為廬州總管,委以平陳之任。伐陳為先鋒,直搗金陵,執陳后主。進位上柱國,封壽光縣公,終涼州刺史。
《隋書·韓擒虎列傳》對二人的才能評價如下:“賀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長策,韓擒奮發,賈余勇以爭先,勢甚疾雷,鋒逾駭電。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諸天道,或時有廢興,考之人謀,實二臣之力。其俶儻英略,賀若居多,武毅威雄,韓擒稱重。方于晉之王、杜,勛庸綽有馀地。然賀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顛殞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臨終之言,必不及于斯禍矣。韓擒累世將家,威聲動俗,敵國既破,名遂身全,幸也。
韓擒虎與閻羅王
魏征等編撰的《隋書》記述他病重臨死前夕,“其鄰母見擒 (擒虎,唐人諱虎字,故省略虎字) 門下儀衛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忽然不見。又有人疾篤,忽驚走至擒家曰:‘我欲謁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擒子弟欲撻之,擒止之曰: ‘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因寢疾,數日竟卒。”[3]二十四史多諱鬼神,很少記有陰陽界故事,而韓擒虎死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記進本傳,可見在初唐時,這條傳說是頗見風行的。
晚唐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韓擒虎滅陳后,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請假三天。隋文帝楊堅為他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云前來迎接,自稱“某二人緣是天曹地府,來請大王,更無別事”。于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羅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