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兩宋之交的杰出愛國詩人。同時陳與義也工于填詞,他的詞作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尤近于蘇東坡。宋末所稱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一祖”為杜甫,“三宗”即指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陳與義南渡后,詩風有明顯變化,由清新明凈變為沉郁悲壯。著有《簡齋集》、《無居詞》,現存詩六百余首、詞十八首,是江西詩派后期一位著名的詩人。
陳與義出身官宦之家。徽宗政和三年,陳與義以太學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金兵南侵,流亡至臨安(今杭州),召為兵部員外郎、翰林學士、知制誥,后官至參知政事。紹興八年,病逝于湖州(治今浙江吳興),年僅四十九歲。
詩作《春雨》:花盡春猶冷,羈心只自驚。孤鶯啼永晝,細雨濕高城。擾擾成何事,悠悠送此生。蛛絲閃夕霽,隨處有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