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明朗時,曹州牡丹早巳繁花似錦,但那時并沒有荷苞牡丹。曹州牡丹鄉有一個名叫趙安的花農,女兒春蕊,年方十八,聰明伶俐,眉目俊秀,是個標致的美女。
她在花叢中行走,百花總是垂頭掩面,自愧丑陋,人們都叫她“羞百花”。姑娘還十分勤勞,每天早起晚睡,在田問灑水鋤草,整修花枝,方圓數十里的人們談起春蕊,都交口稱贊。
春蕊與鄰村青年秋生,情投意合,真誠相愛。白天,一塊勞動,又說又笑‘晚上,在花間月下,傾吐癡情,山盟海誓,水不變心。
好好的一對鴛鴦被拆散,春蕊失去了情人,倍感孤獨,日夜思念,不知暗中流過許少淚。多少個不眠之夜,姑娘面對清月,手扶柴門,盼望親人歸來。然而春去秋來,只見落花隨水去,不見親人把家回。
后來春蕊為表思念之情,決計繡一只荷苞,等秋生回來贈給他。于是她巧裁續羅,精選絨線,繡荷苞,晚上,她面對孤燈,邊繡邊唱:
左手捧綾右握針,報報絨線心連心。
繡對鴛鴦浮綠水,棒打不飛情意深。
再繡鳳凰戲牡丹,富貴榮華萬年春。
荷苞雖小情意重,一只荷苞一片心。
姑娘把全部心血和感情都傾注在荷苞上,荷苞繡好后,姑娘就揣在懷里,讓它緊緊地貼住自己溫暖的心房.單等秋生回來,贈送給他,共度洞房花燭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