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南有個李樓村,村里住著一戶以牡丹謀生的農民。家里人不多,只有夫妻倆和女兒共三口人。他們在門口開了二分地,種的全是牡丹。兩口子平時澆水、施肥、剪枝、除草,管理得十分精細,就像待孩子一樣的親。全家就靠賣牡丹的一點微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雖說他們的家庭很貧寒,但日子過得相當快樂的。要說她倆都是四十開外的人了,可是整天還跟剛剛成親一樣,誰也離不開誰。丈夫性格開朗,滑稽幽默,一天到晚無憂無慮,天大的事擱在他頭上,也不知道發愁。妻子心直口快,愛說愛笑,好象一天不說笑幾句,就跟卻少了什么東西似的。這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那真好像“耍獅子的碰上耍龍燈的——熱鬧到一塊兒”了!
有一天,兩口子在牡丹園里勞動,憋不住又開起玩笑來了。丈夫說:“妞她娘,都說牡丹仙女長得好看,我種幾十年牡丹了,咱沒碰見過一回呢?” 妻子說:“就不能叫你碰見,要是叫你碰見了,就不要俺娘倆了。”丈夫說:“說沒看見其實天天見,我看你就象牡丹仙女妻子瞪了他一眼說:“丑八怪!”丈夫嗤嗤一笑說:“丑八怪,長得丑,取了個老婆象‘盛丹爐’。”(“盛丹爐”是一種開桃紅花的牡丹。) 說罷,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笑畢,丈夫又說:“妞她娘,你說,這天上小燕成對,水里鴛鴦成雙,谷有雙頭穗,荷有并蒂蓮。這牡丹花就不能結姻緣?”妻子笑得前仰后合:“你還想當牡丹的‘月佬’呢?’小二姐做夢想得怪美!” “你不相信?” “我不相信。” “要是能成功呢?” “能成功我面對著牡丹叫你三聲哥。要是不成功呢?” “不成功我面對著牡丹叫你三聲姐。”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 這本來是兩口子的逗趣話,不料,被走來的女兒聽見了。女兒天真的笑著說:“爹,娘,我給你兩個當證人。” 牡丹園又進發出了一陣笑聲。
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雙頭牡丹一直沒有培植成功。為了這事兒兩口子經常耍鬧逗笑?墒牵瑫r間一長,女兒也不提了,慢慢地忘卻了。一晃過了十幾年,女兒出嫁了,兩口子也都已年過半百。雖說雙頭牡丹的事兒再也沒有人說過,但老漢還一直把它記在心里。他跑遍了牡丹山,拜訪了許多老花師,一聽說他想搞雙頭牡丹,都說難!難!難! 一晃又過了十多年,外孫都長大,兩口子都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但雙頭牡丹還沒見到影子。雖然老頭整天還是嘻嘻哈哈,可總是為這事吃飯不香,睡覺不甜。常常一個人鉆在牡丹園里,不知咋得啦?” 老伴問:“啥事?” 老漢說:“三年前咱們打的啥賭?” 老伴說:“我這人前頭說后頭忘。這么長時間了,我還能記得住?” 老漢用手指著“雙頭牡丹”說:“好好想想,咱閨女還是證人呢!” 這一說,閨女想起來了,抿著嘴笑著說:“你呀!俺爹是叫你對著牡丹叫他三聲……” 女兒沒說出口,老伴笑了。原來她還沒忘記這“三聲哥哥”呢!不喊吧,自己過去說過這話,不能不承認。喊吧,閨女、女婿都在跟前,多難為情呀!她想了半天,把嘴貼在老頭的耳朵上輕輕地說:“你等著,晚上回屋里喊。” 老漢假裝沒聽清,故意大聲問:“啥?晚上回屋里喊?”這一下,把閨女、女婿都逗笑了。老倆口也笑了,兩張笑臉恰似那并蒂開放的牡丹花……后來,村里有位私塾先生,給這種牡丹起了個名字,叫“合歡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