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洛陽

以古為新,譜寫性靈——從孫伯翔與李進學書法看魏碑的繼承和發展

2012/6/25 9:50:51 點擊數: 【字體:


  以古為新,譜寫性靈——從孫伯翔與李進學書法看魏碑的繼承和發展

李進學繪畫

    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書苑的一枝奇葩。它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上,內涵極其豐富,形式多姿多彩。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蘊含著陰陽變易、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同時,中國書法歷來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深層積淀的歷史。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書法的創作從最初的那種相對單一的創作格局發展到今天的多種創作模式互動共存,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容思想多元的局面。以孫伯翔、李進學為代表的魏碑創新派開發的資源是兩漢及六朝碑版,他倆對原先并不受人們關注的材料加以重視檢視,“以古為新”,從古人中發現挖掘可以創新的因子,給予其新的價值意義。孫伯翔取法六朝碑版,李進學取法《龍門二十品》讓人們重新認識到這些游離于主流狀態下的作品價值,盡管由于理論話語未能深刻闡明其應有的成就,但其獨具的藝術魅力仍然日趨彰顯,為讀者廣泛接受。

    筆者認為:我們要從孫伯翔、李進學書法創作的角度來研究當代書法藝術的繼承與發展,首先就要了解魏晉書法的藝術精神。因為藝術地位的高低取決于它自身的獨立程度,而審美的愉悅產生于自我生命的發現,魏晉書法在中國書法史發展的長河中無疑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魏晉時期書法的繁榮,不僅僅是唐代孫過庭所說的,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魏晉人的情感和遺世獨立的主體精神,只有通過這種精神,魏晉書法才會呈示出群英燦爛與搖曳多姿。魏晉書法不僅表現為一種極為自由的生命形式,同時反映出了書家最深層、最直接、最真實的生命狀態,這與魏晉書法里面所呈現出的節奏和律動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魏晉書法藝術精神包含三種意識形態,儒家中庸仁和的審美意思,道家物我統一的審美觀念,以及《易經》陰陽互補的動靜守衡思想。從而體現出骨遒墨韻,氣質脫俗,靈氣蘊藉,渾厚華滋。這種尚韻為主導的書風正是孫伯翔、李進學書法藝術的追求,他們較好地傳承與闡釋了這種書法美學思想。

    著名書法家孫伯翔先生對北碑書法進行了徹底的解放,并注入了時代之正大氣象。碑刻歷史悠久,最早起于漢,碑刻則盛行于東漢,書體在隋以前都是莊重肅穆的篆、隸、楷書。濃郁的金石味道則是書者與刻者的共同創造。至魏晉南北朝,隨著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碑學興起。咸豐以后碑學尤為昌盛,前后有康有為、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并一直影響到當代。

    孫伯翔先生的書法雄渾遒密、瀟灑古淡、沉著勁重、雄峻偉茂,他取法《鄭文公》之寬博宕逸、雄渾勃勃;《嵩高靈廟》跌宕俊邁,古拙奇趣。 以方圓兼具的粗線條、大塊面,形成沖擊力極強的視覺效果。其作氣象博大和壯觀,傲岸與沉雄并存,令人撼服。

    孫伯翔先生被稱為當代“北碑巨匠”是當之無愧的。“碑之精神形態,去粉飾,去靚影。似山僧,似樵翁,似隱者,似學士,似不愛不入熱鬧的遠塵之人,碑的氣質是無求功名的,無皇家氣,偏蘊山林青峰”。劉云泉的這段話是對孫先生的書藝人生極好的概括。

    李進學先生亦師古不泥,別出蹊徑,與孫伯翔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是中國當代書壇的奇葩。他兼剛折與柔轉,筆勢峻利而沉鷙,極具個性化。他常把捺筆作直三角,以露鋒頓筆,后旋急向下,一掠而成,且是繼一勾筆畫后順勢展鋒倒戳一筆,頗得雄聲雅健、情態天然之姿。他寫橫畫多以露鋒起筆,旋又捻管轉為中鋒,以點畫跳躍的波勢呈現,以粗細筆畫的多姿搖曳而顯得靈動。敢于大膽地側鋒起筆,絞鋒行筆,寫出了魏碑斧劈刀削、斬釘截鐵、鋼打鐵鑄般的藝術效果,真正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再現了魏碑的那種大氣磅礴、奇崛方雄的藝術風格。可以說,他的方筆魏碑是筆法創新的一大特色。

    解讀李進學的書法作品能看到,從魏碑中求意趣,從碑刻中汲取營養,獲得結字造型和用筆方法,其書法有縱橫奇宕之氣,筆畫平長,內緊外松,轉折多圓,運鋒自然,結體舒張,具有大氣磅礴、縱肆奇逸的藝術風格,一洗千年的帖學詬病。李進學的書法不是古代哪個大家的翻版,也不是對中國傳統書法的生搬硬套,而是揭開傳統的面紗,進行獨特的情感體驗,使傳統生命狀態下的書法藝術在他的筆下復活。這種復活不是僅僅囿于書法本身的技法,而是作者走進了物我合一、寵辱皆忘、玉樹臨風的人生境界后,才可以用書法特有的線條在黑白分割中揮灑才情。他在書法藝術特有的審美結構和獨具風采的藝術個性中,展現其得心應手和揮灑自如。正如評論家所言,李進學的書法藝術既有六朝碑刻的震憾力,也有北宋帖學的感染力;既有“駿馬朔風漠北”的壯美,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優雅;既有大江東去的豪放,也有寒蟬凄切的婉約,是秀美與壯美的結合。他做到了“大而能化,正而能變,化而不失本調,不失本調而兼得眾調”的意韻。(明·胡應麟)

    李進學對中國當代書法進行理性思考時,力圖碑帖結合,將碑的厚重古樸、典雅、遒勁與帖的自然、流暢、豪放、瀟灑集于一體。他在實踐中把自己豐富的幻想力用線條語匯表現畫與畫、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諧調與對抗,追逐與偶合,伸展與回縮,從而創作出既符合藝術規律又不失法度,讓讀者樂于接受的藝術佳作。把傳統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將古人墨跡通過錘煉、取舍,再現 傳統書法精神,形成既具時代精神又有自己風格的作品。

    進學浸淫《龍門二十品》多年,食古而能化己,充分汲取適合他的筆法,漸趨達到隨心所欲之境。近年來,李進學在書法創作中基于對筆法演變以及對筆法控制線條質感作用的清晰認識,開始站在源頭上著手構建屬于自己的筆法體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線條語言。從他的行草書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厚實、凝重,尤其是筆畫中段,沉穩有力,哪怕是細微之處,也絕不輕易掠過,奔放而不失精微,其源自魏碑的筆法所產生的獨特線質是形成李氏書風樸厚凝重的本質因素。是他的智慧成就了他書法藝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古拙樸茂,氣格高邁,堅韌厚實,意味深遠。仿佛是與生俱來的獨特的個性因子成就了他鮮明的個性書風。

    書法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其核心在于人。書法藝術水準高下,說到底是人格精神的體現,它包融了作者的全部文化構建和藝術修養,顯露了智者的匠心和詩心。李進學能把書法置身于當代文化大背景中進行認真思考,不斷拓展著對書法內涵和外延的認識,為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一個新天地!驹瓨祟}:以古為新,譜寫性靈——從孫伯翔與李進學書法看魏碑的繼承和發展】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美術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